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题目

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本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②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小题1:本词在写景方面手法丰富多样,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6分)

小题2:本词的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5分)

答案

小题1:①远近结合:从远处的山林到近处的竹墙,仰视白鸟翻空,俯看照水红蕖,层次丰富,视角多样;

②动静结合:白鸟翻空为动,芙蓉照水为静,一动一静,使画面动感十足;

③对比鲜明:山明墙隐,一明一暗,乱蝉聒噪,以声衬寂;

④视听嗅结合:调动多种感官,山景、蝉叫、荷香惟妙惟肖,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小题2:反映了作者被贬黄州、百般寂寥、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凄凉之感。①“殷勤”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含有自嘲之意,而“三更雨”则烘托了凄凉的气氛与作者夜不能寐的落寞心境;②“浮生”表达了作者对贬谪生活无所作为以及飘忽人生的感慨;③“凉”字一语双关,既是天气凉,更是作者内心的凄凉;④一个“又”字加重了这层凄苦,表现了词人被贬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空虚之感。

小题1:

题目分析:诗歌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可归结为“远近”“高低”“动静”“角度”。本诗中“山林”是放眼望到的,“竹墙”是近处看到的;“白鸟翻动”“芙蕖”静处。“山林”“竹墙”是看到的,“细细香”是闻到的等等。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诗歌景与情的关系的把握能力。诗人能听到“昨夜三更雨”,说明诗人夜不成寐,被贬黄州,仕途艰难,可见诗人孤独寂寞,景凉人更凉。“又得浮生一日凉”中一“又”字,可见是人被贬之后,无所事事,百无聊赖。

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