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男性,85岁。因咳嗽发热1周,昏迷5h入院。高血压史30余年,糖尿病史20年。体检:形体消瘦,深度昏迷、脱水貌,四肢厥冷,双侧中、下肺可闻湿啰音。血压10.6/8.3kPa(80/40mmHg),心率124次/分,心律不齐,肝脏未及,双下肢不肿。尿糖(++++),尿酮(-)。ECG提示频发室性早搏。

提示:假如此时血糖33.3mmol/L(600mg/dl),血酮(-),pH6.35,血钠、Cr均增高。提问:下列的综合治疗方案中哪一项是最合理的().

A.抗感染、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B.抗感染、补液、抗心律失常

C.抗感染、补充低渗氯化钠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

D.抗感染、补液,小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抗心律失常

E.抗感染、抗休克,纠正酸中毒

F.抗心律失常、吸氧

答案

参考答案:C

综合题

(14分)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君主专制。但是在这种制度下也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局面,也产生了对世界贡献巨大的四大发明。这使我们不得不用另类眼光来看待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以‘道’自任的知识分子出现以后,首先便面临着如何对待政治权威的问题……从知识分子一方面说,道统与政统已分,而它们正是道的承担者,因此握有比政治领袖更高的权威——道德权威”。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文彦博(注:宋神宗时三朝元老、枢密使):“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帝(宋神宗):“更张法制,於士大夫诚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帝:“士大夫岂尽以更张为非,亦自有以为当更张者。”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士”在商周时期指哪一类人?(1分)春秋战国之际,“士”的含义又是什么?(1分)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目的。(4分)

(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制约皇权的除了相权,还有什么力量?(3分)分别说明其为何能够制约皇权。(3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