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问题。(8分)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1、蜀先主庙在夔州(今重庆奉节县)白帝山上,作者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诗当作于此时。2、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王莽代汉时,曾废五铢钱,至光武帝时,又从马援奏重铸,天下称便。

小题1: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对比,请概括出本诗中的多层对比,并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尾联化用了一个三国典故,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出这个典故。诗人以此结尾有何作用?(4分)

答案

小题1:三层对比,刘备英雄的形象与刘禅不肖的对比,刘备生前建立的功业和死后蜀汉衰败的对比,刘备善于纳贤和教子无方的对比(答1层对比2分)

小题2:乐不思蜀。以典故点明蜀国的灭亡,叹刘禅不肖,让人产生对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叹,从而突出诗歌伤今的主题。(典故2分,作用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要求分析出诗歌运用对比的艺术层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与“生儿不象贤”是刘备的英雄形象与其子不肖的对比;“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与“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对比表明刘备父子的功与过;“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是刘备善用诸葛亮和不善教子的对比。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典故在诗歌中的作用。此诗尾联的典故学生基本都能回答,重要的是其作用的解读,尾联感叹后主不肖,蜀汉灭亡,既有对刘备身后蜀汉覆亡的伤感,更有对后主不才的嗟叹,从而借故伤今,表达安史之乱后李唐日衰的伤感之情。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