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度浮桥至南台

陆 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 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 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 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 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浮桥:由船只连成的桥。南台:山名。

九轨:指桥面宽阔,可同时多辆马车并行。

小题1:有人认为颈联“催”字用得好,试赏析。(4分)

小题2:诗歌尾联和前文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答案

小题1:⑴“催”字形象表现了光阴在钟鼓声中迅速流逝之感。(1分),与下句中的“自古今”浑然一体,气势雄浑,(1分)同时也让诗人联想到了自己年华已逝,白发未除。(2分)

小题2:诗歌前三联写诗人登临南台山,听到山中钟鼓声,看到山间萦绕的云烟,产生年华虚度、壮志无成的感慨。(2分)尾联由感慨时光的流逝“白发未除”转为抒发豪迈之情,豪气犹在,醉吹横笛,写出了作者乐观豪迈、壮心未已的感情。(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古代诗歌炼字技巧。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一般的答题步骤是:(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或点出表现手法)。本题中“催”有“催促”之意。“催昏晓”有形象的时光流逝之感,让诗人很容易联想到自己年华已逝。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从第三联中可得“诗人登临南台山,听到山中钟鼓声,看到山间萦绕的云烟,产生年华虚度、壮志无成的感慨”;但是最后两句“白发未除豪气在”,表示作者的雄心壮志,现常用来表示年纪老大,却仍具有满腔豪情的人。也可用来鼓励缺乏雄心壮志的年轻人,应当向老而弥坚的人看齐,力求上进,做一番有意义的大事业。以“吹笛榕阴”写出自己的乐观和自豪。这笛声“清音有余”,意味深长,绕榕千秋,不绝如缕。

问答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