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相信未来

食 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小题1:前两节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分)

小题2:这三节诗,每节都以“相信未来”结尾,而且用冒号反复突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小题1:灰暗、悲凉。感情中更多的是凄惨和失意,有种思想被查封的悲哀和失望,有种理想被冻结的无奈和忧伤,还有遭背叛和掠夺后的愤怒的反抗。

小题2:这样结尾,不仅渲染了诗歌的抒情气氛,也有力地表现了诗歌的主旨。

小题1:

题目分析:蜘蛛网、烛台 这些意象,主要是来描写渲染一种荒瘠,艰难,不如意的处境。要扣住诗歌中的关键词:“灰烬的余烟、叹息、贫困、悲哀、深秋的露水、凝霜的枯藤”来分析。

小题2:

题目分析: 这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手法有强调的作用。本诗的标题是“相信未来”,这也是诗歌的主旨,所以每一节强调一下,就是为了突出主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4题。

有关人类的许多问题之一,就是确定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的是上帝创造的吗是自然界为人类而设,还是人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一员人和猿的差别比白天和黑夜的差别还要大吗所有这些问题经常出现在人们面前。我们当中的多数人,在寻求这些问题的新答案时遇到艰难和危险就退缩回来,而满足于避开它,或者使追求真理的精神窒息在受人推崇的传统说法的鸭绒被下。怀疑论者们断言这些问题人类自己是无法解决的,或者否认宇宙间存在着任何有秩序的发展运动和规律,也就是把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答案纳入了神学系统或哲学系统。然而,在每个时代总有一两个坚持不懈的志士,认定只有确实可靠的事实才能作为科学根据。他们厌恶那种怀疑主义的论调,不愿走前人和同时代人所走的舒适的老路,不顾一切荆棘和障碍地向前开拓,从而使我们对这个问题一步步地有了更接近于真理的认识。

对上述问题的每个答案,都有坚信它的人加以充实和完善,因而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崇高的权威和荣誉。但是不可避免地,时间将证明每一个答案仅仅是接近于真理。一种答案能幸存下来,主要原因是由于信仰者的(a)(无主见、无创见、无知、无能),但当它受到后人的更丰富的知识的考验时,这种答案就会完全成为不能被接受的了。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智力是靠经常增长的知识培养的,每经过一定时期的增长,就会超出并冲破它的理论的覆盖物,以新的面貌出现。好像在发育状态下的幼虫,经常要蜕下它的皮壳,换上另一暂时的皮壳。确实,人的成虫期似乎长得惊人,但每蜕一次皮就前进一步,到今天已蜕过许多次皮了。

从学术复兴以来,人类的幼虫曾猛烈地摄取营养,蜕皮也跟着相应地进行。这些进步是从希腊哲学家开始的。但在希腊时代以后,知识的前进曾停止过好长时期。具有相当规模的一次蜕皮是在16世纪,另一次在18世纪末以前。而在最近50年内,自然科学各方面发展非常迅速,传播给我们如此富有营养和激动人心的精神食粮,使我们感到一个新的蜕皮期已迫在眉睫了。但是,这个过程通常是伴随着许多痛苦和一些疾病和虚弱,也许还会发生严重的骚动。因此,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必然感到要去促进这蜕皮过程。我为要尽这个义务而发表这些论文,因为有一些关于人类在动物界位置的知识,是正确理解人类与宇宙的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预备知识。

对于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有如下四种理解,最正确的是()。

A.由于探索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是件艰难而危险的事,因而就不想去寻求答案了

B.关于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是个很难得出答案的艰难问题,因此知难而退,采取回避态度

C.探索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问题不是人类自身所能胜任的,该是上帝考虑的

D.关于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已有定论,探索有别于定论的答案艰难而危险,因此采取回避态度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