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
材料二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1909年 | 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
1918年 |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
1919年 | 5月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
1924年 | 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每日见报。 |
1932年 |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 |
1938年 | 《申报》香港版出刊。刊登毛 * * 著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
1946年 | 《申报》将股权51%让与国民政府,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会。 |
材料三 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1)材料一中,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二,《申报》为研究当时社会的进步现象提供了哪些视角?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民主”出现频率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1)信息:表达民意,启蒙民众,挽救民族危机。
特征:西方启蒙思潮传入,民权思想盛行;爱国思潮。
(2)视角与理由:
视角一:近代政治。《申报》对20世纪上半期国内政治大事的报道和评论。
视角二:近代新闻业。《申报》新闻编辑方法、报纸内容拓展的历史。
视角三:近代民族工业。《申报》作为商业性报纸,在印报技术、投资方式、管
理模式等方面的历史。
视角四:近代教育。《申报》开设《教育新闻》等栏目反映了近代教育的发展历史。
(写出其中三个视角并说明理由,即得,其中“视角”,“理由”。“理由”不得照抄材料。如答其他视角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变化特点:1940~1944年,总体不高;1944~1946年,迅速增加;1946~1947年,快速下降。
原 因:1940~1944年正处于抗战时期,以团结抗日为主要任务;1944~1946年随着抗战胜利的到来,追求和平民主成为人民的主要诉求;1946~1947年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严重打击了人们的民主热情。
题目分析:
(1)根据材料一“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1903)”中,可知其主要论述了报纸的政治意义,提供的信息可以从其意义出发,根据材料的时间即可概括出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5月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会”,提供的大事记,然后从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的角度论述其进步现象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明显的波动情况,1940~1944年,总体不高;1944~1946年,迅速增加;1946~1947年,快速下降。结合上述的时间阶段点的历史背景,即可分析其原因。做这类题,部分同学会不分阶段,很笼统的说明其波动,切记要分阶段分别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