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渔 暮

熊召政

这暮色,又被觅草的孤鹭剪乱

慵困的舞翅抹暗了放倒的青山

借与晚风作韵的莲花

一支支,斜斜地簪出水面

朦胧,亦如湖空冰盘的妖美啊

清香与暮色揉成的江南

小舟从江浦中荡出了

桨影铺成的长廊,绿荷正自盈栏

栏外,视线停落的地方

曲曲屏山已不见浮动

船底下,游鱼戏逐的浮萍

却在将波浪的方向交换

小题1: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来描绘春天的暮色和渔猎的场面的?(2分)

小题2:分析“剪”和“抹”字使用的好处,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吸收中国古典诗歌的营养的。(3分)

小题3:这首诗反映了什么主题?为了吟咏这个主题,作者主要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3分)

答案

小题1:慵困的孤鹭、放倒的青山、斜映的荷影、湖中的皎月,觅草的孤鹭、远去的小舟、戏逐的游鱼、追逐鱼群的渔父。

小题2:诗歌之中动词的活用,使山野风景情趣盎然,这就是这首诗吸收中国古典诗歌营养的一个方面的表现。诗中不写弥漫山岚的暮色渐次朦胧,而说暮色被孤鹭“剪”乱,不写倒映水中的青山在雾霭里变暗,而说孤鹭的舞翅“抹”暗了放倒的青山,一方面可以见出炼字的用心,另一方面又可见出中国古典诗歌用词对这首诗的影响。

小题3:诗题为“渔暮”,诗歌分两节,前一小节扣住“暮”,后一小节关照“渔”,两者珠联璧合而在侧重之中又截然分开。诗人通过浓郁迷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夏日黄昏渔暮图,表现了诗人对于江南水乡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歌颂。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婉约、清丽的美,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宁静、安谧,读来又不失典雅和深邃。

小题1:

题目分析:把握诗歌以画写意的特征,抓取相关的重要景物。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鉴赏能力。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炼字,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结合“剪”和“抹”字的表达效果,可见出中国古典诗歌用词对这首诗的影响。

小题3: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把握诗歌主题思想的能力。结合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把握诗人笔下景物寄寓的思想情感。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