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相关试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小题1: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试分析颔联与颈联分别给我们描绘出了什么样的画面,并指出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6分)

小题2:《楚辞•招隐士》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并请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

小题1:颔联描绘了一幅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颈联描绘了一幅翠竹沙沙,浣女归来,莲叶波动,渔舟夜捕,淳朴和谐的生活画卷,表现手法为动静结合。

小题2:尾联化用典故,是说春天的芳华虽歇,秋景更佳,隐者自可久留,表现了对山水田园的向往,对浑浊官场的厌恶。

小题1: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意境概括和表现手法的题目,景象概括主要是对诗句进行描述然后概括为描绘了一幅(时间)(地点)(景物特征)的图景,手法主要从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的角度概括,一联又是景物描写一般为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动静、虚实等,本题主要是动静结合,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对手法的解释和效果。

小题2:

题目分析:手法主要从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的角度概括,一联又是景物描写一般为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动静、虚实、用典等,本题主要是衬托、渲染,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对手法的解释和效果。

单项选择题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 (139) 也有忧愁。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但是,朋友,别忘了守住一颗宁静的心,痛苦将不再有。
每个人的前面都有 (140) 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不是人人都能走到远方,因为总有人因为没有倒掉鞋里的沙子而疲惫不堪半途而废。所以,主宰人的感受的并非欢乐与痛苦本身,而是心情。
当层层的失意包围,请 (141) 窗户,让沁人心脾的 (142) 空气吹进来,在芬芳甘甜的泥土气息中寻找一丝的宁静。就像儿时,拿起蒲公英的细须,鼓起两腮 (143) 开一把又一把小伞,带着惊喜闭上眼睛,许下一个 (144) 。于是,心中便多了一份慰藉与欣喜。
当无奈的惆怅涌来,请擦亮 (145) ,看夕阳的沉落,听虫鸣鸟叫。就像儿时在小院里听蛐蛐儿的叫声,抬头数天上闪烁的星星。于是,一切令人烦恼的嘈杂 (146) 隐去,拥有的是一颗宁静的心。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由衷地感叹:即使我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来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拥有一颗宁静的心,你会 (147)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宁静 (148) 驱散困惑。是的,没有人知道远方究竟有多远,但是打开心灵之窗,让快乐的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宁静之心便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

A.逐步

B.悄悄

C.渐渐

D.偷偷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