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8分)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NaOH溶液、CuSO4溶液和K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了16g。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计算电极e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3)电解后甲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简述其原因:                                                    

(4)如果电解过程中铜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

                                                           

答案

(1)4OH-4e=2H2O + O2↑(2分)

(2)5.6 L (2分)

(3)增大(1分)因为相当于电解水(1分)

(4)能,因为CuSO4溶液已转变为H2SO4溶液,反应变为电解水的反应(2分)

(1)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则c处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即c处为阴极,由此可推出b为阳极,a为阴极,M为负极,N为正极。甲中为NaOH,相当于电解H2O,阳极b处为阴离子OH放电,即4OH-4e=2H2O + O2↑。

(2)当乙中有16gCu析出时,转移的电子为0.5mol。而整个电路是串联的,故每个烧杯中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丙中为K2SO4,相当于电解水,由方程式2H2O2H2↑+O2↑可知,生成2molH2,转移4mol电子,所以当整个反应中转移0.5mol电子时,生成的H2为0.25mol,标况下的体积为0.25mol×22.4L/mol=5.6L。

(3)甲中相当于电解水,故NaOH的浓度增大,pH变大。

(4)铜全部析出后,电解质变为H2SO4,所以电解反应仍能进行。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机电安装公司经过邀请招标、中标一大型炼油厂的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其中机修车间、工业给水排水工程、空压机站等工程不包括在工程范围,合同工期为18个月,总价一次包死。合同签订后,在业主的同意下,将部分非主体工程分包给三个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队伍A、B、C.合同除工程范围、总价格与总合同不同外,其他条款与总合同基本相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安装公司自己在非标准件制作过程中发现吨位多出100t。随向业主申请签证追加,遭到业主拒绝。

 事件二:A分包商在一车间施工时,把与设备连接的压缩空气管道与给排水管道(不在工程范围内)一起施工至车间外墙,安装公司施工管理人员由于刚到工地情况不明,在多余施工的管道工程量追加单上予以签字确认。

 事件三:在离投产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安装公司总部组织生产大检查,发现B分包商因自身施工力量不足和安装公司协调不力(双方责任)使工期拖延7天。而C分包商却因质量把关不严,出现三处质量不合格现象。

事件四:B分包商增加人力和机具终于按期完工,并以据向安装公司提出赶工费的要求,遭安装公司拒绝。C分包商的两处质量问题及时处理,一处因已无法达到质量要求,经安装公司和业主同意,作让步处理。

从合同管理角度分析事件三发生的原因。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