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7分)

[双调]折桂令·西陵送别

(元)张可久

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在西陵,恨满东州。懒上归鞍,慵开泪眼,怕倚层楼

春去春来,管送别依依岸柳。潮生潮落,会忘机泛泛沙鸥。烟水悠悠,有句相酬,无计相留。

[注释]①忘机:忘却心计。②泛泛:在水面飘浮或浮行的样子。

小题1:画线句写的是 情景,“懒”状出  之情态,“慵”状出黯然神伤之情态,“怕”状出     之情态。(3分)

小题2:赏析本曲的主要表现手法。(4分)

答案

小题1:既别(别后) 无可奈何 孤苦难耐(每空1分,其中第一空写“离别”不给分,第二空第三空只要语意相符即可,字数上不做要求。)

小题2:(1)运用夸张的手法。以“画船儿载不起”“满东州”写出了离愁别恨之重之浓。(答“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一句化虚为实或化抽象为具体且言之成理可给2分,但不能与夸张同时给分)(2)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六句主要为实写,七至十句为虚写。(3)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依依岸柳”仿佛含情,却更令人伤心;抒情主人公常与“泛泛沙鸥”相对,却更显寂寞凄凉。(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答出2点即可。答“化用”或“对偶”且分析有据,给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 本题实质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通过想象对方来写对离人的思念是诗词中常用的技巧,根据这种技巧可以较为迅速地理解本句的内容。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因为本曲有景物的描写,因此手法应先想到融情于景,再根据内容可确定虚实结合,由“画船儿载不起离愁”“载不起”可想到夸张。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

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