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湖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yǎn),字光荐,一说字中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他曾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是一个有爱国心,有民族气节的人。这首《唐多令》是宋亡之后他被俘过建康(今江苏南京)所作。
小题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词的上下阕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5分)
小题1:借秋意袭人来表现兵败被俘、丧家失国的伤感;借南京的萧条感叹人生的寂寞、衰歇;借燕子飞入新巢,喻指许多南宋遗民变节奉敌,悲慨之中,怀有深深的嘲讽,也借此表明他不仕新朝,坚守节操的心声;通过“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寄寓了他对乱离中的人民怀着无限同情。(写出三点即可,每点1分)
小题2:上片开头勾勒出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倾吐了心中的亡国之痛。“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具有象征(或比喻)的作用,作者把蒙古统治集团比作强横的西风,把自己比做被西风吹落天涯的枯叶,既表达了亡国之痛,又表现了飘零之感。下片“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用典,借历史上乌衣巷的兴衰,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口夕阳斜”的诗句,更深切地表达了对宋王朝的覆亡的慨叹。“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用比喻。通过燕、雁等比喻物,表现了作者对乱离中的人民的无限同情。(上下片各说出一种,即可得5分)
小题1:
题目分析:
词的上片写景。傍晚,刚下过一场雨,晚霞映得水面分外明亮。潮水退下去了,岸边留下层层沙痕。风吹落叶,带来寒意,而这寒意透过窗纱侵入室内,使屋子的主人感到在西风的催逼之下,季节已由夏入秋。同时,也使主人怜惜这些飘零的秋叶,将与自己一样沦落天涯。“懊恨”,是懊恼可恨的意思。“催世换”的“世”,在这里双关时世,借季节的变换来暗示朝代的更替。“天涯”,比喻极遥远的地方。“落天涯”就是流落、飘泊于天涯的意思。这时南宋灭亡了,广大人民处于异族的压迫之下,不少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所以,风吹落叶的情景,就格外容易使人联想起汉民族的不幸遭遇。邓剡用“懊恨”一词,表明了他对催换季节的西风(隐喻灭亡宋朝的元人)的不满和愤恨。
如果说上片是在写景中隐含着亡国之痛,那么,下片就是更直截了当地写这种哀痛的感情了。
“寂寞古豪华”以下四句,是剪裁和改写了唐人刘禹锡的有名诗篇:“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朱雀桥、乌衣巷都是金陵城里的地名,是晋代大贵族王家、谢家世代聚居的地方。随着王朝的变迁,这些原先声势显赫的大族,相继败亡。寄居在这里的燕子年年飞来寻找原地筑巢,可是房子的主人早已不再是王、谢大族,而是寻常百姓了。邓剡写这首词时,正在南宋亡后的金陵,所以很自然地借用这首唐诗的意境,比喻南宋的覆亡。这四句的意思是说:在残破凄凉的金陵城下,古代的豪华景象消逝得无影无踪了。惨淡的夕阳,照着乌衣巷口。南宋灭亡后侥幸活下来的人,谈论着时代的又一次更替,慨叹又有多少人家破人亡,竟使年年飞来的燕子,找不到栖身之处了。
词的最后三句,作者又把笔触落到眼前的景物上来:秋季来临,燕子都飞走了,只剩下南来的无数大雁,在明月的辉映下,露宿在芦花之中。这幅凄凉孤苦的图景和作者痛伤亡国的感慨之情完全融会在一起,收到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小题2:
题目分析:
邓氏此词以感情沉郁和风格清奇取胜。上片“寓情于景”。下片“以喻见意”,通过寒叶、西风、乌衣苍、明月、芦花等 ,表达了他作为作者的主体感受。全词如一幅清丽而寓意深刻的画卷,让欣赏者感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这首词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运用了典故、比喻,深化主题,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