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患者女,初产妇,孕40周,规律宫缩9小时入院。检查:宫口已开全,骨盆测量未见异常,宫缩正常,胎膜已破。目前对该孕妇的护理不正确的是()

A.备皮后迅速将其送至分娩室

B.宫缩时指导产妇使用腹压

C.勤听胎心

D.灌肠

E.在胎头拨露、阴唇后联合紧张时开始保护会阴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宫口已开全,第二产程开始,指导产妇使用腹压,勤听胎心,备皮准备接产,接产时保护会阴,灌肠本是促进加强宫缩时在第一产程的处理方法,现在孕妇宫缩正常,无须灌肠,故本题选D。解题关键:第二产程,指导产妇使用腹压,勤听胎心,备皮准备接产,接产时保护会阴。【考点】:产程中的护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最近,“轻小说”的概念频频出现于网络媒体上,有的网站,将一批“80后”甚至“90后”作家主编的杂志,通称为“轻小说”,比如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明晓溪主编的《公主志》、郭妮主编的《火星少女》、江南主编的《幻想1+1》……这些杂志大多开本小,一手便可掌握,翻阅起来极为方便--这样的设计,恐怕还是出于在课堂和上下学路上阅读的考虑。

  国内的“轻小说”和日本的“轻小说”如出一辙,看来,在日本动漫和韩国游戏全面侵入国内青少年文化生活之后,日本文学也通过杂志的方式开始影响中国的孩子了。200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套5本的系列丛书,取名为“轻阅读书坊”,图书采取的也是文配图的方式,被视为国内最早提出文学“轻阅读”的丛书。

  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王肖练曾经就“轻阅读”三字给出精彩的定义:轻松的阅读、轻快的阅读、轻灵的阅读;“轻”不是没有分量,“轻阅读”是另一种重质感的阅读。书中的内容“说的都是大白话,话题既时髦又有趣,既温文尔雅又愤世嫉俗”。通过这些定义,即便是“轻阅读书坊”的创意借鉴日本的“轻小说”,也能看出出版者已经将其本土化了。

  “轻阅读”的流行,得益于网络普及的推动。据了解,国内著名的商业网站网易和腾讯,均开设有“轻阅读”的频道或专栏。网络使得两种文字阅读上的障碍得到了最快的融通,而站在时尚和流行前沿的年轻作家,在对外来文化的消化上,也表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

  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轻阅读”产品的本质是无害的,甚至在丰富人的生活、愉悦人的心灵方面,有着其他读本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些文本中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的匮乏,以及价值观的迷失,都有让“轻阅读”变成“飘阅读”的趋势。我们青少年读者追逐和享受“轻阅读”是他们的权利,但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轻阅读”中唯美背后的虚无、时尚背后的苍白。无论什么时候,厚重的经典和传统文学的质朴和开阔,都是丰富一个人心灵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小题1:对“轻小说”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轻小说”是一批“80后”甚至“90后”作家主编的如《公主志》一类的杂志。

B.“轻小说”是开本小、易掌握,翻阅起来极为方便,有利于学生随时阅读的一类杂志。

C.“轻小说”是源自日本、受日本文学杂志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类方便阅读的一类杂志。

D.“轻小说”是源自日本、被出版者本土化的便于读者阅读的一类杂志。小题2:不属于“轻阅读”在我国流行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日本动漫和韩国游戏全面侵入我们国内青少年文化生活。

B.我国的出版者将源自日本“轻小说”的“轻阅读”本土化。

C.国内著名的商业网站网易和腾讯,均开设有“轻阅读”的频道或专栏。

D.“轻阅读”是一种文化消费品,它的本质是没有危害的。小题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根据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王肖练就“轻阅读”三字给出的精彩定义,现在流行的“轻小说”属于王肖练所说的“轻阅读”的一种。

B.2001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套5本的系列丛书,取名为“轻阅读书坊”,说明早在九年前“轻小说”就已经开始在我国流行了。

C.“轻阅读”在丰富人的生活、愉悦人的心灵方面,有着其他读本不可代替的作用,表明“轻阅读”在人们的阅读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D.厚重的经典和传统文学的质朴和开阔,是丰富一个人心灵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因此人们不能因为轻阅读而放弃对经典和传统文学的阅读。

综合题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4分)

材料三: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而第三次征服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2)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为何说罗马法律对世界的征服最为持久?(4分)

材料四:英国是近代宪法的起源地,英国宪法常被人称誉为“近代宪法之母”……英国宪法不是把国家基本制度和原则系统地集中地规定在一个书面文件中,而是分别由许多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和判例加以规定……因此,英国宪法被称之为“不成文法”。  ——《外国法制史》

(3)材料四认为,许多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的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指出其中最著名的一部英国宪法性法律的名称,并作出简要评价。(4分)

材料五: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4)材料五中“美国(1787年)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的主要含义是什么?(2分)举例说明这部宪法是如何将 “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的?(2分)

材料六:“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七:“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5)材料六、七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 (3分) 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2分)

(6)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