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南太平洋、东南亚战场中国战场(不含东北)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35个师团10个师团37个师团15个师团111万人不到109万人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军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的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三

中国美国英国
伤残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死亡死亡
3500万人2000万人620亿美元5000亿美元40.5万人37.5万人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1)依据材料一,说明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的分配情况?(2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6分)

答案

(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的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2分)

(2)设想的结局: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将集中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3分)未出现的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3分)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6分)

题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

(1)问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图表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间,即以1942年珍珠港事件爆发为标志,所以从表格中1942年那一栏中明确可以看出日本的兵力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战场。

(2)罗斯福设想的结局要解读材料,依据材料进行概括,材料中文字“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是罗斯福设想的结局,即放弃抗战,日本会和德国配合是战争形势恶化。未出现的原因要从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角度分析作答。

(3)本小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评述问题能力。评价抗日战争要结合材料中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要说明在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中国抗日战争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总之,要一分为二地评述历史事件。

单项选择题 A型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