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5-1所示为网络地址转换(NAT)的一个实例。
根据图5-1中的信息,标号为④的方格中的内容应为()。
A.S=192.168.1.2,3105 D=202.113.64.2,8080
B.S=59.67.148.3, 5234 D=202.113.64.2,8080
C.S=192.168.1.2,3105 D=59.67.148.3,5234
D.S=202.113.64.2,8080 D=192.168.1.2,3105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点透解] 在如图5-1所示的网络地址转换实例中,从标号为③的方格中的内容“S=202.113.64.2,8080D=59.67.148.3,5234”可知,位于Internet上地址为202.113.64.2的Web服务器给局域网中某台客户端返回了一个包含请求结果的响应IP分组。该响应IP分组进入NAT路由器之前的IP分组的源IP地址为202.113.64.2,源端口号为8080,目的IP地址为59.67.148.3,目的端口号为5234。该IP分组经过查询路由器中NAT转换表可知,目的IP地址59.67.148.3应转换成192.168.1.2,目的端口号5234应转换成3105,而该IP分组中的源IP地址、源端口号保持不变,即在图5-1中标号应为④的方格中的内容为“S=202.113.64.2,8080 D=192.168.1.2,3105”。 同理,由于从内部网到Internet的请求IP分组,经过NAT转换之后,IP分组中的源IP地址、源端口号发生变化,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保持不变。因此在图5-1中标号为①的方格内容为“S=192.168.1.2,3105 D=202.113.64.2,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