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某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觉得自己画得不好,经常不按时交作业,美术学习热情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教师在教学评价上做出了改变:不以作业的质量为依据,注重观察并收集学生平时表现、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完成作业的次数等,并据此评定学生的学期成绩。问题:请评价该教师的做法,说明理由并提出改正建议。

答案

参考答案:该教师没有死板地坚持旧的评价方式,而是勇于创新,用新颖的方式来改变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是该教师不注重作业质量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教师不能通过抛弃作业的质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结果可能是得不偿失。 建议:(1)利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优化美术作业评价 ①自我评价的方式。就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课堂指导,结合自己的理解评价自己的作品,从作品的形式运用到意境的创造,说出自己构思的过程、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感情及不足之处,从而建立自我意识。②互相评价的方式。利用同桌、周围同学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间作业的交换,继而对作业进行评价。这个过程也是同学相互欣赏、取长补短的过程。③展览式的评价。将所有学生的作品放置于教师事先布置好的展台上或张贴在黑板土,学生分组进行欣赏参观。 (2)利用人性化的评价语言改进美术评价内容 ①用富含情趣的内容吸引学生。为使作业评价的“磁力”不打折扣,教师可采用批语加上图画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②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打动学生。教师在评价作业时经常是以一个长者的口吻,指出学生要怎么做、该怎样做,而很少站在一个朋友、伙伴的角度,帮他们分析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寻求改正不足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在课堂中“高高在上”的形象,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以一个能够促进他们发展的朋友的身份,少一点要求,多一些帮助。 (3)利用多种过程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能力 ①利用过程性资料收集进行评价;②利用过程性评价表格进行评价;③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的成长。

多项选择题
问答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背景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二
国际联盟有两项基本宗旨。首先,谋求通过集体行动维护和平,各国之间发生争端要提交国联理事会进行仲裁和协调,必要时可以进行经济制裁和军事制裁。换句话说,国联成员保证保护其他成员免受侵略。国联的第二个宗旨是在经济和社会事务中促进国际合作。国际联盟设立了组织机构,主要为国联大会、理事会、秘书处。国联大会由全体成员国组成,每年9月在日内瓦总部举行常会,必要时还可召开特别会议。每个成员国可派3名代表,但只有1票表决权。国联大会是一个大论坛,国家无论大小,都有权发表意见,但实际上所起的作用不大。《国联盟约》中……规定大会和理事会的一切决议只有经过全体成员国的同意方可生效。
材料三
《国联盟约》规定;“联盟成员国有尊重并保持所有联盟成员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以抵御外来侵犯的义务”,一个成员国对另一个成员国发动侵略,“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成员国的战争行为”。被侵略国可以向国联理事会提出申诉,或者诉诸常设国际法院。一旦侵略行为被确定,国联成员国就要对侵略者实行集体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制裁。当时很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纯粹是由几件偶然事件引发的,因而国际联盟制止武装冲突的指导思想,是实施“冷处理”。盟约规定,冲突双方不论是将争端诉诸常设国际法院还是国联理事会,在3个月之内都不许使用武力,这就是所谓的“延缓原则”,即通过一个“冷静时期”使冲突热点降温,最后恢复和平。由于国际联盟没有设立国际警察部队,它惩罚侵略者的主要手段是经济制裁。从1920年到1939年,国联理事会共受理了66件国际争端,其中有些争端得到了迅速而顺利的处理。如1925年保加利亚和希腊之间发生纠纷,希腊军队进占保加利亚南部,后者提出申诉,理事会经过调查后作出裁决,要求希腊撤军并支付22.5万美元赔偿金。但是对30年代涉及大国的侵略行为,国际联盟却束手无策。
请回答:

结合材料二、三,谈谈对国际联盟性质和地位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