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两个小题。(8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简要描摹。(4分)

(2)根据对全诗的理解,你认为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请找出来并简要陈述你的理由。(4分)

答案

小题1:潇潇雨中,听到一两声鸡鸣。抬头望去,见一两户人家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溪水淙淙,一条板桥通向村外,充满了和平、宁静、安逸的生活氛围。

小题2:“闲”。(1分)运用了反衬手法,以闲衬忙,从侧面入笔,写出了仲春时节农事繁忙的景象,充满了欢快向上的劳动生活气息。

小题1:

题目分析:分析意境型答题模式:

①提问方式:分析这首诗意境(或情与景),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解答分析:意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③答题步骤:A、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B、联想和想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C、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D、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不能只“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小题2:

题目分析:田家少闲月,冒雨浴蚕,就把倍忙时节的农家气氛表现得更加够味。但诗人存心要锦上添花,挥洒妙笔写下最后一句:“闲着中庭栀子花”。事实上就是没有一个人“闲着”,但他偏不正面说,却要从背面、侧面落笔。用“闲”衬忙,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兴味尤饶。一位西方诗评家说,徒手从金字塔上挖下一块石头,并不比从杰作中抽换某个单词更困难。这里的“闲”,正是这样的字,它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移易。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