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从哲学上看,之所以要进行试点是因为[ ]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

答案:C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朱湘

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很够我们的赏鉴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他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猎犬风一般快的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地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父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硃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见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硃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还有那些硃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借此揣摩出这主人翁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他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硃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太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红楼梦》《水浒传》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呵!

 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却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可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樵采,有的放牛,无异于庸人,然而,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书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新添加了一些深而长的皱纹。

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

小题1:“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请阐释画线部分在文中的意思。(4分)

小题2:请概括作者在文中写到了哪几类人的命运。(6分)

小题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内容是如何逐层深入的。(4分)

小题4:本文切入点与其他写读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6分)

阅读理解与欣赏

南横街圣安寺

(李凤立)

        ①人们如果从南横西街路过,在路北会看见一座修葺一新的外观颇似古庙的建筑,它就是800多年前闻名遐迩的名刹,历史上著名的金代皇家祖庙——圣安寺旧址。

       ②现在知道圣安寺的人不多,但是实际上圣安寺是颇具影响的一座古刹。据史料记载:圣安寺建于金天会年间(1123-1135年),至明正统年间,改名为普济寺。1776年,乾隆皇帝命重修该寺,重新命名为圣安寺。山门匾额曰:“敕建古刹圣安寺”,是为数不多的保存至今的古刹山门门楣上的刻字,十分珍贵。

       ③圣安寺内供奉有金世宗、金章宗像,这使得圣安寺的地位一直十分显赫,成为当时皇家活动的重要场所。据元史记载,佐政名臣王磐当年告老还乡,公卿百官设宴为其饯行。皇太子亦在第二日于圣安寺内赐宴,为王磐饯行,公卿百官送他出丽泽门还乡。

       ④圣安寺当时建造在金中都城内的东柳湖村,相传寺外有湖,湖边垂柳拂岸,景色秀美。因此圣安寺又被人们称为柳湖寺。后来还有人传说寺内后堂供奉着金章宗宠妃李宸妃的像,这又给圣安寺添上了一道浪漫的色彩。

       ⑤到了明朝,东柳湖村地处荒凉,湖边贼匪出没,柳亦不见,寺也坍塌,1446年京师地震,宫内太监重修圣安寺,为了将修建寺院作为自己的功德,竟将寺内金元时期的旧碑、旧匾尽数毁去,并将此寺易名为普济寺,想以此掩盖寺院的历史,一时成为人们的笑柄。明代殿内供奉有三尊三世佛,俗称西方三圣。佛身紫红色,粗圆浑厚,佛像背后衬托背光,外层透雕火焰纹,内层浮雕三个小佛,每个小佛下承托莲花座。寺院内大殿还绘有佛教故事的绘画,这些壁画相传是出自明代大画家高喜之手。

       ⑥此后,圣安寺几经兴衰。到了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皇帝出资重修寺院,重新修建的圣安寺内为天王殿,次为瑞象亭,中为大雄宝殿。殿上匾额均为乾隆皇帝御书。寺内原有的三尊三世佛像移到静明园供奉。正是由于它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圣安寺从元代开始就成为北京达官贵人、诗人学者凭古临游之所。元代诗人乃贤在《南城咏古》中写道“寺有金世宗、章宗二朝像。”清朝文学家史学家李慈铭家住保安寺街,曾和几位好友游览圣安寺赋诗一首:情游重忆十年前,破寺楸花四月天,休教更话金源事,尘画明昌问圣安。 

       ⑦北京解放后,圣安寺改为私立圣安小学,后为宣武区南横街第一小学、宣武区少年科技馆。原来圣安寺保存完好的瑞象亭已迁至陶然亭公园西门内北山顶。现在的圣安寺原址仅存的天王殿和山门已修葺一新,据说准备建成圣安寺遗址公园。其实圣安寺是应该得到保护的,这里硕大的古树国槐已经千年,北京作为都城始于金中都,目前北京现存的金代主要建筑就只有圣安寺和卢沟桥了,因为稀少才显得珍贵,圣安寺应与卢沟桥并驾齐驱,受到文物部门应有的保护。(选自2007年11月4日《北京日报》)

1.阅读第①—④段文字,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圣安寺是一座颇具影响的古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第⑤⑥段文字,说说圣安寺“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圣安寺“应该得到保护”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