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小  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寒花,菊花。

小题1: 诗的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5分)

小题2: 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6分)

答案

小题1:“动”和“窥”。(1分)。“动”,是“使树影动”之意。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动”字写出了小圆的动态美,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2分)“窥”,“窥探”之意。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或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答出其中1点,即可得2分)

小题2:诗人是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2分)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2分)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小题1:

题目分析:炼字题型答题模式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点出           

或描绘了…的景象(姿态、     ﹕             神态、氛围、意境)

第四步:作用    或增强了感染力

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

题目分析:由诗中 “幽竹、黄叶、寒花、新月”等意象可推知诗人是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

配伍题 B型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