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默写题

古诗文填空(8分)

小题1:面对滚滚的长江水,诗人总会有一腔豪情奔涌而出。杜甫曾写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杨慎亦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之句,辛弃疾则感慨                     ?悠悠。                            。

小题2: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小题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小题4:温庭筠《望江南》中与《天净沙 ·秋思》“断肠人在天涯”异曲同工的是                    

小题5:古人诗情总与酒有关,请从积累的课内外古诗词中,写出一句完整的含“酒”的诗句       

答案

小题1: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   

小题2:莫道不消魂

小题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小题4:肠断白蘋洲

小题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或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题目分析: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莫、遣、蘋、洲,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按要求做。

高原上的红柳

  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她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

  在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大风暴的确太可怕了◇狂风肆虐◇飞沙走石◇直刮得遮天蔽日◇天昏地暗◇枯草吹走了◇牛羊刮散了◇帐篷撕裂了◇风魔和沙怪露出狰狞的面孔◇发出一阵阵狂笑◇

  沙丘下的红柳,却没有被风暴吓倒。她们把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更长,最深、最长的可达30多米,以汲取水分。她们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去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她们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红柳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春天来了,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了鹅黄的嫩芽,接着长出一片片绿叶。高寒的自然气候,使高原人很容易患风湿病,红柳春天的嫩枝和绿叶是治疗这种顽症的良药,使多少人摆脱了病痛的折磨,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提树”。

  孔繁森同志喜爱红柳,凡是他走过的雪域高原上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栽植的红柳。他常说:“红柳是青藏高原的生命树!”

  记得那是藏历雪顿节的一天,天空湛蓝如洗,这是高原最美好的节日。孔繁森同志领我们来到拉萨河畔的红柳下,柳林里不时传出人们的欢歌笑语,随处可闻到青稞酒和酥油荼的芳香。孔繁森同志站起身来,从柳枝上摘下几朵浅红色的红柳花,放入杯中的青稞酒中,对我们几个援藏同志说:“人的一生,不一定非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不可,只要能像高原上的红柳一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就会得到社会的尊重,生命就会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他喝了一口青稞酒,笑着对大家说:“你看那红柳,论资格可谓是老西藏了,恐怕是和文成公主一同来西藏扎根的。她从不炫耀,从不骄傲,柳梢总是低垂着,多么谦虚啊!”接着他又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讲:“我们援藏干部要和藏汉群众一道,像红柳那样,发扬老西藏精神,团结起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建设一个美丽富饶的新西藏!”

  在纪念孔繁森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和他同期援藏的战友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他的音容笑貌,想起了那历经风霜雨雪永远挺立的高原红柳。

1.给短文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索取——(  ) 骄傲——(  ) 容易——(  ) 顽强——(  )

3.课文主要讲了高原红柳哪两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繁森对援藏同志说的话有3层意思。请用简洁的语句把3层意思写出来。

第1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你体会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写法,由物及人,表面上写_____________,实质上是写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