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青玉案

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注】①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日。②停针线:古代习俗,春社日妇女停止做针线活。

小题1:下阕首句“春衫著破谁针线”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样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试加以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春衫已经穿破,谁来为我缝补呢?(1分)表达了在外漂泊的游子思念家乡、想念妻子的感情(2分)。这句话与上阕首句“年年社日停针线”相呼应,“年年”“著破”表明夫妻分离时间长,游子由穿破的春衫想起缝制春衫的妻子,不禁悲从中来,泪沾春衫。(2分)

小题2:①反衬(或对比),双飞的燕子和分离的人形成对比。用双飞的燕子反衬夫妻分离的悲哀。(3分)②虚写(或想象),漂泊在外的诗人,想象家中的情形:社日妻子停止做针线活,看见双飞的燕子,而想念远行在外的我。自己思念,却从对方写起,更显思念之深。(3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分析思想感情的能力,试题把考查要点浓缩在一个重要的句子中,意在引导考生通过理解关键句而疏通全诗,把握主旨。这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有较强的训练针对性。下阕开头两句的意思是“春衫穿破了谁给我补缀针线?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考生答题时,要把上下阕的首句联系起来分析,搞清两个“针线”的含义,第一个是名词,第二个是动词,用针线缝补。这样即可正确理解该句的意思,然后由物及人,揭示其感情,并略加分析,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到实处。

小题2:

题目分析: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本题考查的立意指向。反衬虚写手法的运用在词上阕中比较明显,用春日的美景反衬离别的哀愁,使离愁更显沉痛。上阕的“双飞燕”,虚写游子想象中的情景:在祭祀土神的春社日,按照习俗,和其他妇女一样,妻子停止做针线活,有了观赏春日美景的闲心,却“不忍见”双飞之燕,此景虽美,却勾起了她思念丈夫的愁思,燕子比翼双飞,夫妻天各一方,巨大的反差使分离的凄苦更加强烈。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假设刘明与王丽是你的新客户,目前正面临生涯与家庭上的转变,需要金融理财师协助规划。经过初步沟通面谈后,你获得了以下家庭、职业与财务信息:
一、案例成员
家庭成员年龄职业身体状况
刘明28某饭店部门经理
王丽(刘明的未婚妻)26某公司秘书
二、收支情况
1.收入情况:刘明每月收入4000元,年终奖为3个月工资,预计未来每年调薪200元;王丽每月收入3000元,年终奖为2个月工资,预计未来每年调薪100元。
2.支出情况:婚前刘明每月支出2500元,王丽每月支出2000元。婚后两人决定将月支出控制在3500元。每月房租支出1000元,故每月总开销仍为4500元;每年计划国内旅游一次,预算支出为4000元。
三、保险及资产状况
两人准备下个月结婚。目前两人都没有保险,原有的积蓄预计在支付结婚相关费用后所剩不多。但两人目前没有负债,往后的各项目标规划皆要以双方的储蓄来准备。
四、理财目标
1.教育金规划:计划5年后生一个小孩,出生后每月养育费用现值1000元,并扶养到 22岁,另18岁时需准备大学费用现值100000元;
2.购房规划:打算10年后购房,总价以现值计为50万元;
3.理财规划:打算购买在2007年1月1日平价发行的债券,每张面值1000元,票面利率10%,5年到期,每年12月31日付息;
4.购车规划:打算最近贷款购买一辆价值10万元左右的汽车;
5.退休规划:30年后两人同时退休,退休时希望每个月有现值4000元可以用。
五、假设条件
假设储蓄的投资报酬率为6%,每年生活费用成长率为2%,每年学费成长率为4%,房价成长率为2%,退休后生活费用成长率为2%,并预计退休后生活为20年。

刘明与王丽夫妻打算在北京购买一套三居室的房子,理财规划师在为他们制定购房投资规划时,需要了解的信息不包括( )。

A.商业贷款条件

B.预计商业贷款利率

C.子女的收入水平

D.预计购房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