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青玉案
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注】①社日:指立春以后的春社日。②停针线:古代习俗,春社日妇女停止做针线活。
小题1:下阕首句“春衫著破谁针线”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样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试加以分析。(6分)
小题1:春衫已经穿破,谁来为我缝补呢?(1分)表达了在外漂泊的游子思念家乡、想念妻子的感情(2分)。这句话与上阕首句“年年社日停针线”相呼应,“年年”“著破”表明夫妻分离时间长,游子由穿破的春衫想起缝制春衫的妻子,不禁悲从中来,泪沾春衫。(2分)
小题2:①反衬(或对比),双飞的燕子和分离的人形成对比。用双飞的燕子反衬夫妻分离的悲哀。(3分)②虚写(或想象),漂泊在外的诗人,想象家中的情形:社日妻子停止做针线活,看见双飞的燕子,而想念远行在外的我。自己思念,却从对方写起,更显思念之深。(3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分析思想感情的能力,试题把考查要点浓缩在一个重要的句子中,意在引导考生通过理解关键句而疏通全诗,把握主旨。这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有较强的训练针对性。下阕开头两句的意思是“春衫穿破了谁给我补缀针线?点点行行的泪痕洒满春衫”。考生答题时,要把上下阕的首句联系起来分析,搞清两个“针线”的含义,第一个是名词,第二个是动词,用针线缝补。这样即可正确理解该句的意思,然后由物及人,揭示其感情,并略加分析,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到实处。
小题2:
题目分析: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本题考查的立意指向。反衬虚写手法的运用在词上阕中比较明显,用春日的美景反衬离别的哀愁,使离愁更显沉痛。上阕的“双飞燕”,虚写游子想象中的情景:在祭祀土神的春社日,按照习俗,和其他妇女一样,妻子停止做针线活,有了观赏春日美景的闲心,却“不忍见”双飞之燕,此景虽美,却勾起了她思念丈夫的愁思,燕子比翼双飞,夫妻天各一方,巨大的反差使分离的凄苦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