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小题1:“忧”字贯穿全诗,请概括诗人忧愁的具体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首联,分析诗人表现自己“百忧”之情的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1、生活艰辛之忧,2、仕途不顺之忧,3、壮志消散之忧,4、生命衰老之忧。
小题2:1、借景抒情。通过写滞雨通宵不停,侧面表现了诗人整夜未眠,表现了忧愁的持久。2、直抒胸臆。通过“百忧”一词,直接抒发忧愁之多。3、烘托。通过写滞雨通宵不停,侧面表现了诗人整夜未眠,表现了忧愁的持久。4、夸张。通过“百忧”一词,突出忧愁之多。5、比喻。将“百忧”比作被雨滋生的草,表现了忧愁的烦乱纷杂。
小题1:
题目分析:薛逢,字陶臣,蒲洲河 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进士。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长安夜雨是唐代薛逢所作的诗,此诗妙就妙在借物抒情 的深厚功底,而且可以体会出诗人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感叹,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伤。诗人借此诗抒怀,表达对时政的不满,以及对自己不能尽力抱负的伤感。
小题2:
题目分析::“滞雨通宵又彻明“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表现了作者整夜未睡,从而突出忧愁之浓烈。“百忧如草雨中生”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忧愁比喻为雨中的生意盎然的春草,表现了作者的心情烦乱。诗歌本身比较简单,易于理解。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无论着眼于全篇,还是着眼于一句,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巧如何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技巧如何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凸显出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