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8分)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①北音书断,丹凤城②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③。

【注】①白狼河,即今辽宁境内的大凌河。②丹凤城,指京城长安。③流黄,古时女子居室的帏帐。

小题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2:这首诗的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答案

小题1:描写了一位长安少妇在寒砧声声、落叶萧萧的秋夜,因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而夜不能寐的孤独愁苦的情景(2分)。寄寓了诗人对因战争而失去和平安宁生活的人们的深切同情(2分)。

小题2:①寓情于景:以“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少妇对久戍边塞未归、音书断绝的丈夫的思念与担忧(2分)。②对比:丈夫在白狼河北音书断绝,少妇于长安城内彻夜难眠,时空阻隔,突出了少妇“含 愁独不见”的愁绪(2分)。(写拟人、对偶,且有适当赏析可酌情给分。)

小题1:

题目分析:在感悟诗歌整体内容的基础上,可根据诗歌中的关键词来分析。“少妇”点明了人物身份;“海燕双栖”既写出了屋内的荒芜,又衬托了少妇的孤独寂寞;“寒砧催木叶”渲染了凄凉气氛;“十年征戍忆辽阳”直抒胸臆,表现了少妇思念自己远在边塞戍边的丈夫;“书断”指书信中断;“秋夜长”点出了少妇夜无眠的情景;“愁”字直接抒发内心的愁苦。把对这些关键词的分析进行概括即可得出诗歌描写的情景。从诗歌所描写的少妇的遭遇及渲染的凄凉气氛可知,少妇的遭遇是因为战争而失去和平带来的,由此可知作者对以少妇为代表的人们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小题2:

题目分析:可根据对常见的表现手法的理解,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寒砧木叶”“城南秋夜”为景物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书断”“忆辽阳”抒写了少妇对丈夫的思念;由此可知,中间两联景物渲染和情感抒发融为一体,因此,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书断”与“夜长”进行对比,更突出了少妇的愁绪,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解答题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