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咏 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①初开晓更清。
寒 菊
宋·郑思肖②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金粟:形容菊花色泽金黄,形态娇小。②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宋亡后,孤身隐居苏州,改字忆翁,以示不忘故国。
小题1:两首诗都赞美了菊花什么样的品格?又分别突出了菊花什么特点?试作简析。(4分)
小题2:两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试作赏析。(4分)
答案
小题1:两首诗都赞美了菊花独立、耐寒的品格;(2分)白诗突出了菊花在寒冷的秋晨,凌霜怒放的清新美丽,郑诗则突出其在肃杀的北风中,枯守枝头,抱香而死的不屈坚贞。(2分)
小题2:
诗运用反衬手法,以“蕉折”“荷倾”衬托菊花“金粟初开”,赞美了菊花之美;郑诗运用拟人手法,借菊花的独立疏篱、抱香不凋,抒写了白己不惧强暴、忠于大宋的情怀。
小题1:
题目分析:
这两首都是咏物诗,都借助菊花的形象来托物言志。虽然都是赞美菊花的可贵品质,但二诗描写菊花的侧重点又各不相同。第一首整诗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的。第二首借菊言志,菊花,宁可一直守在枝头,何曾被北风吹落在尘土,这是郑思肖民族气节的写照,也是对他坚毅不屈的歌颂。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便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自己如菊的情怀。
小题2:
题目分析:
二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第一首侧重反衬,第二首侧重对比。白诗将“反衬”答成“对比”“衬托”,郑诗将“拟人”答成“象征”“托物言志”,均可视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