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别 匡 山①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摇风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释】①匡山,在四川省江油市北大康乡境内。李白青少年时代曾在此读书习剑、访道寻仙十年左右。
小题1:本诗首联描绘了匡山景色怎样的特点?中间两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试简要分析。(5分)
小题2:结合全诗,简析诗人在尾联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1:(1)①首联描绘了匡山清幽美丽的特点。(1分)首句写匡山远景,晨曦初露,翠峰参差,景色秀美。(1分)次句写匡山近景,山风和畅,藤影摇曳,轻拂栏槛,环境清幽。(1分)②中间两联写出了诗人安闲舒适的生活状态。(1分)诗人 “将犬”为伴,“带樵”晚归,听“猿啼”,看“鹤飞”,心旷神怡,安闲舒适。(1分) (共5分)
小题2:(2)①诗人表达了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或胸怀天下的大志)。(1分)②全诗用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壮志雄心,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固然让人安闲舒适,但诗人“无心恋”, “已将书剑许明时”,决心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表达了奋斗的豪情和高远的追求。(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解答本题,先要注意到题目的两个问题分别要求根据首联和中间两联的内容作答。在答题时,可先以一句作结,再以具体诗句为证分析。比如赏析首联,要先总体答出首联描绘了匡山清幽美丽的特点,再具体分析:第一句写匡山远景,晨曦初露,翠峰参差,景色秀美。第二句写匡山近景,山风和畅,藤影摇曳,轻拂栏槛,环境清幽。赏析中间两联也是这样,先总提答出此两联写出了诗人安闲舒适的生活状态。再具体分析诗人“将犬”为伴,“带樵”晚归,听“猿啼”,看“鹤飞”等行为所表现出的心旷神怡,安闲舒适的生活状态。
小题2:
题目分析:赏析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注意使人在诗中所用的词语和所描绘的景色,再结合注释所传达的作者写作本诗是所处情境的信息分析。根据注释,可知匡山是诗人青少年时曾经读书习剑之地,结合尾联“已将书剑许明时”一语,可知此诗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然后具体分析:全诗用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壮志雄心,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固然让人安闲舒适,但诗人“无心恋”,决心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表达了奋斗的豪情和高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