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陈陶

杜 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 ①陈陶:地名,在长安西北。公元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唐军几乎全军覆没。②都市:指唐都城长安。

小题1:本诗以一“悲”字贯穿全篇,请对此进行具体说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野旷天清无战声”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①首联:对战事惨败的悲痛;(2分)②颔联:对阵亡义军的悲悼;(1分)③颈联:对群胡骄横的悲愤;(1分)④尾联:对官军到来的悲切呼唤。(1分)

小题2: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分)描写了原野空旷、天空清虚、天地肃穆的凄凉景象,(2分)渲染了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战事的惨烈,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哀痛。(2分)

题目分析:

小题1:本题的答题范围是全诗,答题时应逐句分析诗句是如何体现“悲”字的。

题目分析:

小题2:此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野旷天清无战声”描写了原野空旷、天空清虚、天地肃穆的凄凉景象,是借哀景抒哀情。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