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
蝶恋花 红梅
[南宋]真德秀
两岸月桥花半吐。红透肌香,暗把游人误。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先自冰霜真态度。何事枝头,点点胭脂污?莫是东君嫌淡素,问花花又娇无语。
【注】东君:司春之神
小题1:“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人江南去”一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词的下阕,分析梅花的形象。(4分)
小题1:运用典故、类比(衬托),用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忘情迷途来比游人因梅花而迷入江南,突出了梅花的迷人风姿。
评分标准:共3分。答出“用典”和“类比(衬托)”两种手法中任意一种,得1分,点明典故和类比的具体运用及作用,得2分。
小题2:①“先自冰霜”的“先”,争先开放,点明梅花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格;②“点点胭脂污”描写梅花在素淡的霜雪之中胭脂般的红艳骄姿;③“娇无语”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梅花的娇羞可人,不炫耀自己,默默装点春色。
评分标准:共4分。每对1点2分,写出2点给4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这是一首咏梅词,“尽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人江南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最明显的是用典,“武陵溪”一词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想到《桃花源记》,武陵渔人因忘情迷途误入桃花源,文中又因红梅半吐风姿迷人而迷入江南,所以在用典的基础上还含有类比的手法。只要把怎样运用这两种手法解读清楚即满足了题意。
小题2: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词的上片从色艳香浓的外部面貌来礼赞梅花,下片则是从凌霜傲雪的内在品质来颂扬梅花。下片三句从三个方面描写梅花的艺术形象。过片“先自冰霜真态度”一句,赞扬梅花凌寒独放的坚强品格。紧接着词人用一设问,旨在突出梅花凌霜傲雪的高风亮节,颂扬它给人们带来春的消息。煞尾句“问花花又娇无语”再度褒扬那娇艳的梅花,毫不炫耀自己,默默地装点人间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