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客发笤溪
叶 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②笤溪是流经作者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
小题1:“客心如水水如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体现作者的“愁”?(3分)
小题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小题1:诗句运用了比喻、顶真的手法(答对一个修辞手法即可,1分),将客愁比成源源不断的流水;又将客愁与流水相比,突出客愁的绵长(2分)。
小题2: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返乡时惊讶、兴奋和喜悦的心情。(2分,答对1点给1分),通过两个情景表现这种感受:先是突然听到乡音吴语,竟不敢相信已到家乡,接着抬头望故山明月,充满归乡的喜悦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
题目分析:一般认为,诗词手法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谋篇布局手法。答题时要先总述后分析。首句“客心”,指离乡在外的心情,通常说来,免不了一个“愁”字。然而作者并不直接将“客心”等同于“愁”,而是在“客心”与“愁”之间,阑入“水”的意象,连用两“如”字绾结三者,运用比喻,使“客心”与“愁”产生距离,仿佛两事原本了不相干,只是因为都与水有相类之处,所以经由水偶然牵合在一起似的。运用顶针的手法,起手故为曲折,用笔摇曳而蕴藉。
小题2:
题目分析:后两句顺着上句“容易”而来。何以见得舟行容易?即从不知不觉间已近故乡。叶燮乃江苏吴江人,乍闻吴语,自然倍感亲切。第三句的“忽讶”,点出舟行速度快得出乎意料。末句由听觉拓展至视觉。此时故山尚未在望,然而作者藉由明月,先点出故乡近了。统观全诗,逆推其构思过程,实际上后半所写才是触发灵感的契机。作者由闻乡音,而觉出舟行之速,于是有了第二句。为什么舟行如此之速呢?水流之急是个“真”的解释,由此推进到一个“美”的解释,那就是客心似水,沛然莫之能御,加快了作者的返程速度,于是有了第一句。诗尽管自客心之愁起笔,但在构思之初,此愁已然因故乡在即而消散,所以作者写愁方能写得如此轻盈,也方有余裕在诗艺上从容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