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大力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格局更为清晰,设计更为全面,姿态更为开放,表达更为生动。
2013年3月,习 * * * * 上任伊始,便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表明中国高度重视中俄传统友好关系,把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政策优先考虑方向,凸显了两国关系的高水平与特殊性。中俄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强调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双方将彼此提供坚定支持。
2013年3月,习 * * 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发表了题为《携手合作 共同发展》的主旨讲话,五国领导人围绕本次会晤“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发表了看法和主张。会议发表了《德班宣言》,决定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设立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和智库理事会。
2013年6月,习 * * 访美,提出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并提出提升对话互信新水平、开创务实合作新局面、建立大国互动新模式,探索管控分歧新办法等四点建议。
2013年是欧盟诞生20周年,也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展望过去10年,双方关系曾出现涟漪,但总体上保持了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合作共赢始终是双边关系的主基调。2013年11月,第九届中欧工商峰会和第十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双方共同宣布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共同制定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上述材料中能反映大国之间“平等互信”精神的两个做法。(4分)
(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过程中,各种文明之间应如何做到“包容互鉴”?(6分)
(3)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上的“合作共赢”不可能真正实现。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从联系的角度分别评析这一观点。(8分)
(1)答案示例:①中俄双方强调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双方将彼此提供坚定支持。②金砖国家之间就“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展开合作。③习 * * 访美,提出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④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快速、深入发展。(每点2分,共4分。结合材料列举两个做法既可)
(2)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2分)加强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2分)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2分)
(3)经济角度: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现阶段,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可能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威胁。(2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就可能做到“合作共赢”。(2分)
哲学角度: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分)现阶段经济全球化虽然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主导,但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把握全球化的有利条件,拓展对外开放的领域和深度,积极参与制定新的国际经济“游戏规则”,就能够实现“合作共赢”。(2分)
题目分析:(1)材料共涉及4个外交关系,中俄关系、金砖国家关系、中美关系、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学生只需根据材料内容概括总结其中的两个材料即可。
(2)该题以各种文明之间做到“包容互鉴”为话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各种文明之间做到包容互鉴,需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融合。
(3)该题是辨析题,首先从经济生活角度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可能对国家经济安全造成威胁。从联系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趋利避害,正确对待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