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从细胞间质的多少看,完全相反的两种组织是(  )

A.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

B.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

C.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

D.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

答案

答案:A

题目分析:上皮组织由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构成,结构特点是细胞结合紧密,细胞间质少,通常具有保护、分泌的功能,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多种功能,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所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组织中的主要成份,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肌肉组织是由特殊分化的肌细胞构成的动物的基本组织,能收缩和舒张,肌细胞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并有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等,肌细胞外形细长因此又称肌纤维,肌细胞的细胞膜叫做肌膜,其细胞质叫肌浆,肌浆中含有肌丝,它是肌细胞收缩的物质基础,可见从细胞间质的多少看,完全相反的两种组织是: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熟练掌握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组织的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着细胞间质,细胞间质是由细胞产生的不具有细胞形态和结构的物质,它包括纤维、基质和流体物质,据此答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 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 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_____________,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 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 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_____________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 高兴得一 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 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 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 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带你去北海吗?你偏 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第①段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是根据哪些语 句判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的“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一句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此段中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反复写母亲“悄悄地”“出去”“进来”,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母亲 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歌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 儿站起”?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