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踏莎行
晏殊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①,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注]炷:燃烧
小题1:“细草愁烟,幽花怯露”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主要运用的手法。
小题1:①最生动传神的字是“愁”和“怯”。(1分)②用“愁”来表达草在烟霭中的感受,那细草在烟霭之中仿佛是一种忧愁的神态,用“怯”来描写花在晨露中的感受,那幽花在露水之中仿佛有一种战惊的感觉。(2分)③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面上说的是草和花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草与花的人格化,来表明人的心情。“愁”与“怯”表现出作者非常细腻的情思。(2分)
小题2:借景抒情。(1分)上阕写室外之景,草愁花怯,渲染了凄凉的氛围;“海燕双飞去”暗示了思念游子的情绪。下阕写室内之景,香蕙残败,衣带渐宽,暗示身体消瘦,进一步渲染离愁。结尾借埋怨垂杨点明思念游子。(3分)通过写景抒发了主人公因离别、思念而凄凉悲伤的情怀。(2分)(如答拟人手法,并能结合诗句分析亦可)
小题1: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是炼意、炼境、炼结构、炼手法,此题重在炼意和炼手法,“愁”和“怯”生动形象的写出草和花的姿态,手法上运用拟人的修辞,答题是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小题2: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着眼全诗应该从抒情方式上回答,主要是借景抒情,答题时描述景物、概括意境、总结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