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小题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小题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请分条陈述。(6分)

答案

小题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3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2分)。

小题2:①身倦: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3分);②心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3分)。

小题1:

题目分析:此题考查表达技巧中的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把情感寄寓于叙述、议论、细节描写或景物描写之中,间接地抒写出作者内心的情感),间接抒情一般有借(触)景抒情、寓(融)情于景、以景结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借典抒情等。前三种可以笼统地说成借景抒情,若细分小类,区别是:借景抒情是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融情于景就是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叫“移情入景”。通篇字面上看是写景,实则写情。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借景抒情(先景后情,有景有情),以景结情(先情后景),融情于景(情含景中)。此题笼统说就行了,很明显,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思想感情需要“知人论世”,联系诗人所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本人的写作习惯。“干戈”提供了答题思路。

小题2:

题目分析:此题考查思想内容,回答时先指出有哪些方面(身、心两个方面),再结合词句解说,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答题一般是先概括,后分析,或先概述,后描述。

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