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中 * * 有着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但当遭到外敌入侵时,中国人民会奋起抗争,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在困境和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从不退缩,不屈不挠,直至最终

胜利。

材料一 见图

12. 清初,沙俄悍然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决定用武力捍卫领土主权的皇帝是谁?(1分)

13.两次雅克萨之战的惨败,沙俄被迫进行谈判,解决边界问题,最终同清朝签订了什么条约?(1分)

材料二  1840年至1901年的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是生了深刻变化。

14.完成下表:(4分)

战争条约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材料三  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中国进入了艰难的局部抗战;1937年又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八年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5.请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2分)

答案

12.(1分)康熙或康熙帝、清圣祖、玄烨。

13.(1分)《尼布楚条约》或《中俄尼布楚条约》

14.(每空1分,共4分)

战争条约影响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或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每要点1分,共2分)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 * * 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本题答案含有两层意思,只要学生能够回答出这两层基本含义,即可得分。

12.本题主要考查列强的侵略史。

13.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1688年),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所进行的两次围歼战。是中国对俄的第一次自卫反击战。第一问填康熙。

14.中俄尼布楚条约是清王朝和俄罗斯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清政府和西方国家签定的第一份条约。

1840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是常考不衰的知识点,一定要引起重视,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 * * 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葡 萄

汪曾祺

四月,浇水。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浇了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施了肥,浇了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真快!原来是几根根枯藤,几天功夫,就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

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别的果树都不这样。别的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往里浇几担水就得了,没有像它这样的:“漫灌”,整池子地喝。

喷波尔多液。从抽条长叶,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喷多少次。喷了波尔多液,太阳一晒,葡萄叶子就都变成蓝的了。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新条。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因此,过几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拿起树剪,劈劈啦啦,把新抽出来的一截都给它铰了。

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现在,已经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卷须这东西最耗养分,因此,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

五月中下旬,葡萄开花了。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开花期很短。很快,就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

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

葡萄不招虫。葡萄会生病,所以要经常喷波尔多液。

七月,葡萄“膨大”了。

掐须,打条,喷药,大大地浇一次水。追一次肥。追硫铵。在原来施粪肥的沟里撒上硫铵。然后,就把沟填平了,把硫铵封在里面。

八月,葡萄“着色”。

你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着色”。

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结实、挺括,璀璨琳琅。

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

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葡萄装上车,走了。

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节选自汪曾祺《葡萄月令》)

小题1:本文以时间为序,将              两方面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说明。

小题2:“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不知节制”与“瞎长”幽默地写出了葡萄的            

小题3:“(卷须)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作者反复写“长出来就给它掐了”,既说明了卷须生长快的特点,也写出了果农的           

小题4:口语的成功运用,是本文的特点之一。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它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