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易溶于水

B.一氧化碳会导致煤气中毒

C.二氧化碳无毒,但是不能供给呼吸

D.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

答案:A

题目分析:根据常见气体的性质分析。

A、氧气不易溶于水,错误;

B、一氧化碳会导致煤气中毒,正确;

C、二氧化碳无毒,但是不能供给呼吸,正确;

D、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时要还注意理解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是能够使人窒息死亡。

多项选择题

检察机关在本案诉讼中违反诉讼程序规定的情况有( )。
(四)
  某市检察院对某省国有外贸公司经理苏庆挪用公款一案立案侦查,认为依法应予逮捕,即派本案侦查员将苏庆逮捕,侦查终结后以挪用公款罪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该案。审判过程中,辩护律师在庭审时申请传唤公司的知情人出庭作证,合议庭同意该申请,决定中止审理。公诉人发现,苏庆还有以虚报差旅费的方式贪污公款的行为,且已构成犯罪,随即当庭指控苏庆另犯有贪污罪。辩护人以公诉人增加了控诉为由,请求延期审理。合议庭接受辩护人请求,决定延期审理。经重新开庭对检察院所指控的挪用公款罪和贪污罪进行审理后,合议庭认为,指控苏庆挪用公款罪证据不充分,因而不能定罪。但如果对此罪不予认定,检察院可能会提出抗诉,为此,将案件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审判委员会讨论后决定,挪用公款罪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成立,但贪污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认定构成犯罪。合议庭根据此决定,作出了判决:判处苏庆犯贪污罪处5年有期徒刑;挪用公款罪因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

A.在决定逮捕后,直接派侦查员执行逮捕

B.公诉人在发现被告人有新的犯罪事实后,直接当庭提出了新的控诉

C.检察院在发现犯罪嫌疑人挪用公款罪的新的证据后,依审判监督程序向法院提起抗诉

D.检察院对一审判决未提出抗诉

单项选择题

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它既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又是人类创造绿色财富的经济。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绿色经济包括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绿色消费。绿色经济以高科技为手段,一方面通过科技力量的巨大作用使高科技的绿色产品极大地占有市场,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导部分,使广大低收入者能够买得起绿色产品,实现社会公平;另一方面,它又要在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范围内,把技术进步限定在有利于人类、有利于人类与大自然相互关系的轨道上,使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不损害环境与人的健康,即按照人类生活或生存的方式来求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绿色经济不仅包含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的内容,同时还追求以最小的资源耗费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绿色、健康的基础上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绿色经济以人为本,其主旨是服务于人的需要和发展,它兼顾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当代人利益与子孙后代的利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类利己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生态环境与资源的永久可利用性,而绿色经济始终强调经济发展的生态化,追求的不是简单重视自然资源的价值,而是从动态上强调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永久可利用。
作为一种超越“唯生态主义”的经济,绿色经济不会单纯地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眼光来看待经济的持续发展,更不会以牺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改善来换取生态环境,而是希望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更好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不同,二者虽然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循环利用等方面有着共同之处,但绿色经济是以科技手段来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等内容,在动态中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循环经济也强调“以人为本”,[ ]循环经济最主要是通过对资源和环境的关注和改善来实现的,它并不具有绿色分配的内容——保证最低收入的人能够购买和消费绿色产品,而绿色经济理论则在强调社会公平方面比循环经济的内容要丰富得多。

下列对“绿色经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绿色经济兼顾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当代人利益与子孙后代的利益,其主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B.绿色经济的突出特征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C.绿色经济把技术进步限定在有利于人类、有利于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上,同时也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D.绿色经济就是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眼光来看待经济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