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从地面上方同一点向东和向西分别沿水平方向抛出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物体,抛出的初速度大小分别为,不计空气阻力,则两个小物体

A.从抛出到落地重力的冲量相同

B.从抛出到落地动能的增量相同

C.从抛出到落地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D.落地时物体的动能相同

答案

ABC

下落时间相等,重力冲量相同,下落高度相等,重力做功相同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节选),完成问题。

  ①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造成了双重后果。②首先,砍伐林木减少了光合作用,最终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同时也会减少大气中生命必不可少的氧氧含量(光合作用对氧气循环极为重要,能确保大气中不缺乏氧气)。③其次,放火毁林产生更从的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④这样,最后只能是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冰川融解,洪水泛滥。⑤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

  地球在过去的5亿年岁月中,已经历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但这不是最严重的一次。最严重的那次大约发生在2.45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生命大规模灭绝,77%到96%的海洋动物物种消失,地面的生物也大量灭绝。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严峻的考验。我们已经永远失去了舌头长20多厘米、可从特殊品种的兰花中摄取液汁的达尔文蛾,以及身体几乎透明和骨头为绿色的草蛙。

  伟大的自然主义者、探索家查里斯?威廉?毕比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如果某种生命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呼吸,只有在出现新天体或地球重新恢复生机之后,才能再次见到这种个体。”

1.读第一段文字后作答。

①划分层次。① ② ③ ④ ⑤

②“首先”、“其次”两个词语表明说明的顺序是___________。

③括号里的文字起到_____________的作用。

④“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指的是(用文中3个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出能概括第二、三段说明内容的一个句子。

3.第二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最近的一次大约发生在距今66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其标志是恐龙灭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引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