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课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
丁 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
乙 八月中秋,借皎皎圆月遥寄思念。
丙 敖包会上,射箭摔跤,尽显小牧民的强悍;
甲 手捧哈达,欢歌劲舞,献给朋友美好的祝愿。
乙丙 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
   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1.“五月端阳”指的是(  ),“八月中秋”指的是(  )。
A.重阳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泼水节
2.“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一句中的“诗魂”是指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
A.李白    B.杜甫    C.屈原    D.王维
3.敖包会是我国(  )人民的风俗,哈达是(  )人民经常用来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
A.汉族    B.藏族    C.蒙古族   D.高山族
4.(1)对“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我们祖国的历史和文化用五千年的时间也学不完。
B.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
C.我们伟大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东方最美的一个国家。
(2)“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朗诵时应充满一之情。
A.悲愤    B.热爱    C.自豪    D.感激
(3)“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朗诵时的节奏是(  )。
A.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B.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5.作者在这一小节中采用了(  )的结构进行叙述。
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答案

1.C B

2.C

3.C B

4.(1)B (2)C (3)B

5.B

问答题

1.2006年2月14日上午,中 * * 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 * * * * 、国家 * * 、中央军委 * * 胡 * * 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胡 * * 在讲话中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胡 * * 强调: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从更长远的时间看,即使将来基本实现现代化了,“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不懈地做好“三农”工作。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 * *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二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三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五是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六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      2.2006年3月5日,中国 * * 温 * * 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之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温 * * 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温 * * 表示,政府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3.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当日开幕,温 * * 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要进一步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其次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三是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4.2006年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北京京丰宾馆参加政协小组讨论时表示,要研究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么好的一个目标,“怎么样实实在在地给农民带来物质利益”,同时避免变成农民“一个新的负担”。林毅夫具体提出四点建议。他认为,首先必须搞清楚,新农村建设是建在什么地方?我个人的看法,新农村建设应该是建立在现有的自然村之上,“因为新农村建设是给农民建设。”“农村总在农场上或者农村附近,农民不会住远离农场的地方”,“新农村建设一定建在自然村,这样才会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林毅夫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一个浮动、长期、水涨船高的目标。但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着手点的新农村建设既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内容,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成时,应该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任务。      5.2006年4月16日,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北京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把握和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关系。危朝安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处理好与现代农业建设的关系,一定要注意防止和及时纠正忽视发展农业生产的倾向;二是要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村庄建设的关系,不能违背农民意愿、不讲条件、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更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搞形象工程;三是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两者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两个重要方面,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四是增加投入与创新体制机制的关系,特别是要探索建设项目的民主决策机制、建设资金的筹集和融资机制、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等;五是政府引导与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关系,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6.我国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一次面临挑战。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新”字,建设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健康住宅理念成为当务之急。我们需要的是在以人为本,在“节能省地型”的原则下,开展新一轮的、有文化特点的农村自然村庄的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近发表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7.2006年4月16日,“新农村基本建设优化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韩国的专家对新农村建设表达了一致观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防止变成“建新村运动”,搞大拆大建。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后,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针对新农村建设要求,与会专家提出,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要形成“建新村”的误区,要在进行农村基本建设的同时,发展农村生产,改善农民生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参加论坛的韩国新乡村运动中央会会长李寿成认为,建设新农村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而不是简单的新村建设运动。对于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提三、申论要求

认真阅读给定材料,请用3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