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
月
杜 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注: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有一段时间曾经滞留在夔州(现四川奉节)的西阁,此诗就是在那里写的。
小题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首句以‘月’点题,首联中“残夜”与“四更”承接、照应,交代了月所处的特定时间。
B.颔联借“镜”“钩”等意象写出了月光与月形,令人心旷神怡,为全诗奠定了明快的感情基调。
C.颈联的“兔”与“蟾”无不与月有联系,“疑鹤发”与“恋貂裘”分别从侧面写出了月色之白与月光之寒。
D.尾联的“姮娥”就是“嫦娥”,一个“寡”字突出了嫦娥的孤寂,同时也带有诗人自况的意味。小题2:“四更山吐月”中的“吐”字颇得后人欣赏,苏轼“乱石穿空”中的“穿”字也被历代评论家赞美。你认为“吐”与“穿”字有怎样的异曲同工之妙?(4分)
小题1:B
小题2:
两个字所创设意境不同:“吐”字生动地写出了月亮从山间显露出来的景象;(1分)“穿”字写出了乱石直插云霄的挺拔和力量,(1分)两个字运用的艺术手法相同:都化静为动(以动写静),使意象“山”有动态感(形象而富于表现力)。(2分)
小题1:
题目分析:
B“令人心旷神怡,为全诗奠定了明快的感情基调”错。
小题2:
题目分析:
一个“吐”字用得妙;是月亮照亮了水和楼,却说“水”明了楼,第二妙,所以后来被苏东坡称为“绝唱”;月亮未升起以前,乌黑塞野,天地上下好像一个被合住了的匣子,第三妙;月亮升起来了,乾坤为之一开,好像打开了一面镜子,亮光豁然溢满,第四妙;因为在川中四更天才出月亮的日子,只会是农历每月的二十六七,且是下弦月,所以透过窗帘看天上的明月,好像是帘上挂了一个风钩,第五妙;因为镜子,想到自己的鹤发(花白的头发),第六妙;因为寒风吹来,冷的,引起下文貂裘,第七妙;因为月亮,想起下面的玉兔,蟾蜍,姮娥(即嫦娥,宋代因避宋真宗赵恒的讳改,后世因之),第八妙;不说自己自艾自怜,却说玉兔、蟾蜍关心自己,第九妙;月宫中的玉兔、蟾蜍看着我,可怜我,我由此也想到了抛弃后羿而独自寂寞的嫦娥,推己度人,博爱万物实为自伤,第十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