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诗后两题。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①微醉。

[注]①武陵: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小题1:这是一首咏物词,从词中典故可知,词中写的是哪种事物?就其所运用的写作手法进行鉴赏。(5分)

小题2:结合全词,说说词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追求。(6分)

答案

小题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1分)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的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2分),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2分)

小题2: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3分)借“武陵人”的典故,赞陶渊明的高洁,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隐逸之情。(3分)

小题1:题目分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较为简单。“人在武陵微醉”,武陵二字,暗示出此花之名。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渔人曾“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终于来到世外桃源。原来,此花属桃源之花,花名就是桃花。第二问首先要答出所用的手法,然后加以分析,并写出其表达效果。词人连用梨花、杏花比拟,可知所咏之物为花。道是梨花——却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则此花乍一看去,极易被误认为梨花,又极易被误认为杏花。仔细一看,却并非梨花,也并非杏花。因此可知此花之色,有如梨花之白,又有如杏花之红。 

小题2:题目分析: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不正是这位色艺冠绝一时的女性自己的写照吗?而含蓄地点明此花乃属桃源之花,不正是她身陷风尘而心自高洁的象征吗?她的《卜算子》词,有“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之句,正可诠释此意。孙麟趾《词迳》云:“人之品格高者,出笔必清。”此词有清气,有新意,正是词人品格的自然流露。尤其这首咏物词中,能巧妙地借助于典故的文化意义,表现词人自己的高洁怀抱,似无寄托,而有寄托,就境界言,可以说是词中的上品。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