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有关CO2和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A.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性质: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碱反应;都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作燃料、冶炼金属等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因为CO2与CO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二者具有不同的性质,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又决定它们有不同的用途以及造成的危害。A、从化学式上看出,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故说法正确;B、CO2与CO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和碱溶液反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说法错误;C、CO2与CO的性质决定它们有这些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以灭火;“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CO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冶炼金属等,故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煤气中毒,故说法正确,答案:B。

单项选择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阅读下面新闻,完成文后题目。(6分)

(新华社电记者刘洁秋 黄兴伟)新西兰南岛4日凌晨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两人重伤、部分建筑物和道路损坏,但迄今没有传出人员死亡的消息。

  新西兰民防事务部长约翰·卡特当天在首都惠灵顿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会面后对媒体说,没有人员死亡“实在是太幸运了”!这种“幸运”并非出于偶然。一来,新西兰人口仅有437万,居住分散,震中地带人口密度不大。二来,新西兰应对地震也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

  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地震多发国。历史上新西兰曾因地震严重受灾。基于对地震的反思,新西兰在抗震减灾方面不断摸索,现已形成一套实用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是:隔震技术世界领先,建筑立法把质量关,重视防灾减灾教育。

  同时,新西兰政府重视灾害防御工作,灾害防御机制行之有效。政府对各种自然灾害实行综合管理,专门设立了政府民防部,从中央政府到地区、地方三级政府均设有防灾减灾机构。

(1)请你从新华社记者的角度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具有启示性的标题。(15字以内,含标点)(2分)

标题:□□□□□□□□□□□□□□□

(2)新西兰应对地震的做法,对我们有哪些可资借鉴之处?试简要概括。(4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