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定项选择

属于信用分析的“5C”方法的是()。

A.品德

B.能力

C.产品

D.担保品

E.商业环境

答案

参考答案:A, B, D, E

解析:

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品、商业环境属于信用分析的“5C”方法。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始终有你

曾荫权

各位市民:

  今年香港已经回归祖国10周年。10年不是一段短时间,对香港人来说,如何回顾总结这10年,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答案。今日想和大家分享自己对这10年的感受。

  我的感觉相当复杂,可以用“悲喜交集”这四个字来形容。香港这10年来充满挑战,正如温 * * * * 所讲:回归10年,香港走过一条不平凡的道路。香港经历过前所未有的困难,金融危机、禽流感、“SARS”,没有一样是有例可援的、有现成即用的解决方法的。只靠自己摸索,过程中难免会走冤枉路,甚至跌倒受伤,但我们到底都克服了。我会记得这些危机带来的压力、带来的伤痛、带来的心力交瘁的经验。但我也会记得克服这些困难,令香港社会更加成熟的经历。“悲喜交集”的心情就是走过低谷,克服困难,悲伤过后,让我们更加认识自己,让我们重拾一些本来觉得很老套的价值观:珍惜身边的朋友、爱护家人、关心社区等等。

  我更加会记得“SARS”中的英雄。香港人很少会渴望成为英雄,对任何歌功颂德都带点怀疑态度。香港人向来都只是低调地一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但在困难时刻,香港人却又自然会挺身而出。没有慷慨激昂的陈词,从不以英雄自居,却充满英雄本色。我们不会忘记谢婉雯医生。她自愿转到“SARS”病房工作,为病人医治,后来不幸感染病毒逝世。她与其他在“SARS”中奋勇抗疫的医护人员,都是香港人的英雄。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过去10年众多挑战为我们带来的经验,更不要忘记为我们牺牲的香港儿女,他们展现了香港人光辉的一面,是需要我们去延续的。

  在这条不平凡的道路中,值得我们欢欣喜悦的,是这10年我们探索出“一国两制”的道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种生活方式、两种货币、两套法律,甚至是两套价值观。当初不少人对这构思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但今天只要我们问几个问题:香港与内地的交往是否越来越密切?香港人对国家的认同度是否越来越高?香港是否仍然坚守着我们独特的制度、生活方式、核心价值等等?我相信大家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香港人与内地在经济、旅游,以至文化方面,每天都在接触、对话、交流、合作;而不同调查也显示香港人对国家的认同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们没有放弃香港的核心价值及生活方式。我们深深明白香港要持续发展,香港人要生活得愉快,香港人要贡献国家,我们就更加要保持香港的独特性。从这种种看来,“一国两制”是成功落实了。当然,任何时间我们都可以做得更加好,但以一个前所未有的构思来说,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是难能可贵的。

  回顾过去,是为了走向未来,我们这10年之旅,是制度的探索,是香港人精神面貌的探索,也是我们价值与理想的探索。

  在1997年出生的孩子,与香港度过了喜怒哀乐的10年。他们下一个10年怎样度过,你和我都有份去塑造。我希望未来的香港面貌,不会是上一个10年的简单重复。“不甘平庸,追求卓越”是我对自己、对政府的要求,也是我对大家的期望。我期望在我新一届任期与大家一起建立更开放的政府,建设更民主的政治,推动新经济发展,为香港人缔造更优质的生活,并推动香港的新关怀文化。我希望1997年出生的孩子,到了20岁生日那天,他们会更加以香港为荣。

  香港在世界地图上只是细小得毫不显眼的城市,但我们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城市。在香港,“人”的价值是最宝贵的。无数的个体在努力奋斗,集合迸发出巨大能量,推动香港进步繁荣,发展成为一个生机勃发、包容开放、进步文明的社会。

  我相信未来10年,香港可以做得更好,因为香港始终有你!

1.这篇演讲回顾了香港回归后10年来的历程,香港回归10年来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好一半文”,联系全文和演讲目的,说明本文的标题“始终有你”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我希望1997年出生的孩子,到了20岁生日那天,他们会更加以香港为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阅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的《始终有你》,读到了一种平民风格、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国家认同、一种价值理念、一种执著追求……那么,你读到了什么?你是否有同感?请选择一点加以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Turkey’s Bodrum peninsula is different. The tourist boom in this part of the world (1) turned some small villages into resorts yet left neighbouring beaches undisturbed, making it quite (2) southern France or the Spanish Coasts where few stretches of coastline are undevelopeD.
The (3) for this happy set of circumstances is simpl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ravel here (4) easier by boat than by lanD.So when mass tourism arrived in the (5) 1980s, there was no coast road for ribbon development to follow. So the peninsula, just (6) hour from Bodrum airport, has not become one long littoral of resort.
The building (7) new hotels has mainly been confined to places easily reached by then relatively (8) roads. Such ease of access has made Gumbet, near Bodrum, a busy resort, while the little fishing village of Gumusluk, 12 miles further west and only recently reachable by (9) , remains tranquil and undisturbeD.
It’s worth thinking carefully about location when planning a family (10) on the peninsulA.Choose a place that is centrally located, preferably out of earshot (11) Bodrum town’s "lively"—which means nosy—nightlife, and you can then use (12) area’s comfortably small scale to your advantage. Today’s new roads mean most places can (13) reached in under an hour by taxi or the ubiquitous dolmus-minibus.
The (14) of facilities at the Tamarisk Beach Hotel near the small village of Ortakent makes (15) a good base. The family-run hotel—rooms and suites are in two-storey buildings (16) by palm trees and flowers in terracotta pots—sits above its own sandy (17) beach, shaded by tamarisk trees and sheltered by nearby islands.
The hotel is (18) child-friendly, too. Children, from infants up to young teenagers, can take part in a (19) of games and activities that include tuition in windsurfing, dinghy (20) catamaran sai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