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诗段,回答问题。(6分)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小题1:《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侧面描写的句子是“                    ”;第二次细致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女的演奏技巧,当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作者又用“          ,________”作侧面描写。(2分)

小题2:分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对描写音乐的作用。(4分)

答:                                                                         

                                                                             

答案

小题1: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1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1分)

小题2:

最后诗歌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通过周围环境的侧面烘托,(2分)说明了乐曲的动人效果,使人陶醉在琵琶弹奏所造的艺术氛围中。(2分)(共4分)

小题1:

题目分析:

这是两处侧面描写,通过听众的感受与举动来侧面烘托音乐的感染力和技巧的高超。

小题2:

题目分析:

这也是一处侧面描写,通过环境描写来侧面烘托音乐的感染力和技巧的高超。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①廪稍:官府发给的粮食。②葛:夏天穿的衣服。③天质:天资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余立侍左右,援疑理  ②黑而白章

B.①色愈恭,礼愈     ②余人各复延其家

C.①凡所有之书,皆集于此 ②诚开张圣听

D.①不必余之手录     ②皆罢去归矣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①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①余得遍观群书   ②宅边有五柳树,以为号焉

C.①今诸生学太学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

D.①不必若余手录   ②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段文字均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

B.甲段文字作者叙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以此来勉励东阳马生。

C.甲、乙两段文字中作者与诸生的学习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从甲、乙两段文字来看,学习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客观条件的优越。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③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学习的角度,谈谈上面两段文字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