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小题1:“适与野情惬”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2:诗歌以“云外一声鸡”收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

小题1:(6分)意思是:恰好满足了我热爱山野风光的情怀。(2分,意思对即可)体现在:峰峦起伏变化,山间小路幽静,使人迷乱;秋霜叶落,熊爬上树干,山林空旷,野鹿在溪边饮水,野趣盎然,诗人陶醉。(4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5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引发联想和想象:一声鸡鸣打破了山野的寂静,使人想象到山野人家,(3分,意思对即可)含蓄表达出诗人的喜悦心情,与诗的首句照应,余味无穷。(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

题目分析:解答此题,首先必须弄懂诗句意思,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在全诗中筛选有关信息。要明白“适与野情惬”一句,可逐字分析:“适”是“恰好”之意;“与”作介词,相当于“同、和”;难点在“野情”二字,它是“对山野风光的热爱之情”;“惬”即“惬意”之“惬”。至于“惬”的内容或对象,只需将诗中所写山野景物风光写出即可。

小题2:

题目分析:解答此题,除了要根据诗句所写内容分析之外,还要根据诗句所处位置分析。此句之前的所有句子都写的是“野”,唯独此句写到“人家”;之前的句子写的都是无声的静景,唯独此句写了有声的动景,因此“以动衬静”“以闹衬静”的词语便或跳入脑海。至于作用,不外回答前边问题和表达作者感情两方面。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