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末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小题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5分)
答案
小题1:亭基、渡口、春草、晚照、杨花、杜鹃啼血; 动静结合(反衬、以动衬静)。寂静的渡口,杜鹃啼鸣;春草茂盛,杨花飘落,充满生机,动静结合。(5分)
小题2: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身份--—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此题如答同意,不给分。)(5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将题中两问回答完整。第一问容易,第二问可从这些景物的动静关系和色彩关系方面分析,答题时不仅要指出其特点,还要举出诗句事例佐证。
小题2:
题目分析:回答本题,首先要注意选择正确态度,不要因为题目中“有人说”的字眼就选择“同意”的态度,因为诗中“杨花”表现的是身世飘零;“杜鹃”表现的是游子思乡,此诗中指故国之思,所以,不能选择“同意”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