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默写题

按要求补充出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从8个小题中选做6个小题,6分,每空1分)

       ,长路漫浩浩。                      (《涉江采芙蓉》)

                         ,郁郁青青。      (《岳阳楼记》)

⑶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兰亭集序》)

⑷ 自非亭午夜分,      。                            (《三峡》)

⑸ 岂无山歌与村笛,         。                  (《琵琶行》)

         ,鬓微霜,又何妨。        (《江城子·密州出猎》)

⑺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⑻ 臣密言:臣以险衅,      。                      (《陈情表》)

答案

⑴还顾望旧乡

⑵岸芷汀兰

⑶修禊事也

⑷不见曦月

⑸呕哑嘲哳难为听

⑹酒酣胸胆尚开张

⑺玉簪螺髻

⑻夙遭闵凶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在默写时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通假字。每空一分,该句有误不得分。注意下列字形:芷、汀、禊、曦、呕、哑、嘲、哳、簪、螺、髻、夙、闵。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相关选段,完成小题。(12分)

看云识天气(节选)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 * * 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层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向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说,虹在东方,就有雷雨;虹在西方,就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再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①碧蓝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它的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 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澜的色彩,而且还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1980年中就曾出现过 1052次“晕”,而“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 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一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小题1:请找出选文一《看云识天气》(选段)中的中心句子:                     (2分)                   

小题2:选文二《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第①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2分)

                                                                             

小题3:选文二《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什么?(2分)

                                                                             

小题4:选文二《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第⑤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5:请选出对选文解读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选文一《看云识天气》(选段)中,作者运用了分类别、引用等说明方法让我们明白了云上的光彩现象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B.根据选文一《看云识天气》(选段),我们知道了华环由大变小,天气一定转向阴雨。

C.选文二《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告诉我们,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D.读完选文后,我们知道我国对“晕”的观察、记载要比欧洲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