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单击命令按钮时,下列程序的执行结果为( )。  Private Sub Command1 Click()    Dim x As Integer,y As Integer    x=12:y=32    Call PCS(x,y)    Print x;y  End Sub  Public Sub PCS(ByVal n As Integer,ByVal m As Integer)    n=n Mod 10    m=m Mod 10  End Sub

A.1232

B.232

C.23

D.123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此题是函数过程的调用。 在调用过程时,一般主调与被调过程之间有数据传递,即将主调过程的实参传递给被调用的过程,完成实参与形参的结合,然后执行被调过程,在Visual Basic中,实参与形参的结合有两种方式,即传址与传值。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如下: 传址的结合过程是,当调用一个过程时,它将实参的地址传给形参,因此在被调用的过程中,对形参的任何操作都变成了对相应实参的操作,因此实参的值会随形参的改变而改变。 传值的结合过程时:当调用一个过程时,系统将实参的值复制给形参并断开了联系,被调用过程中的操作时在形参自己的存储单元中进行的,当过程调用结束时,这些形参所占用的存储单元也同时被释放,因此在过程中对形参的任何操作不会影响实参。而题中被调过程PCS中有两个形参,两者均为传值方式。主调过程分别把实参x、y传递给 PCS,所以当过程调用结束后,实参x、y的值都没有改变,最后输出的值应为1232。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 * * 道题。
“韦编三绝”是说孔子读《易》次数之多,竟把编联简策的编绳翻断了多次。此语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对“韦编”的“韦”如何理解新版《辞海》的解释是:“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皮绳编缀,故日韦编。”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其一,现代的形声字古代常常写作假借字,汉代文献中此例不胜枚举。汉代许慎《说文》有“经,织从丝也”。许慎所用的“从”字,即今之形声字“纵”字的假借字。我们既知纵字在汉代实写作“从”,那么我们把汉人(司马迁)写的“韦编”读作“纬编”,是合乎汉人用字常理的。纬编即编联简策的纬绳。因为古人常把纵横称作经纬,所以《说文》又称“纬,织衡丝也”。简书的竹简是纵向排列的,犹如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策的组绳则是横向编联的,犹如织布帛的纬线。据此,把横向编联简策的组绳称作“纬绳”、“韦编”是理所当然的。其二,古代简书并不一定是用皮绳编缀的。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写道:“所用以编简札为册者,多为丝纶,有时写作‘绳’,有时写作‘编’。苟勋《穆天子传》谓汲郡魏家所出‘皆竹简素丝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记襄阳古冢所出《考工记》“竹简书,青丝编……’居延出土汉简册,则为麻绳。”毫无疑义,所谓“素丝编”、“青丝编”都是指的丝绳。出土简册,则木简仅见用麻绳。除了“韦编三绝”的“韦”被释为皮绳外,尚不见任何关于用皮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

A.作者认为“韦”不作“熟牛皮”讲的一个原因是,“韦”应是“经纬”的“纬”的假借字

B.作者除了援引陈梦家在《汉简缀述》中的论述,还考证了我国古代有关编联简册的记载和实物

C.我国已出土的古代的竹简都是用“素丝编”或“青丝编”编联的,而编联木简则用麻绳

D.简书的竹简是横排的,像织布帛的经线,编联简册的绳子是纵向的,像织布帛的纬线,所以把它称作“纬绳”或“韦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