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甲公司通过丙银行开给乙公司一张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乙公司在出口货物装船后持全套货运单据向银行办理议付时,甲公司倒闭。以下各项中,( )是对本题正确的表述。

A.丙银行可以以甲公司倒闭为由拒绝付款

B.乙公司应作为破产债权人参加到破产中去

C.丙银行有权推迟付款,推迟时间可由乙公司与丙银行协商

D.丙银行仍应承担付款责任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信用证是银行信用,是开证行向受益人的付款承诺。《UCP500》第二条明确指出,信用证是一项约定,按此约定,凭规定的单据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情况下,开证银行向受益人或其指定的人进行付款、承兑或议付。开证行处于第一付款人的地位,它的付款责任是首要的和独立的,因此,即使进口人失去偿付能力或者拒绝付款,只要出口人提交的单据符合信用证条款,开证行也有义务付款。

选择题
综合题

从“西欧中心史观”到“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世界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入新起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19世纪中期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说:“现在的欧洲文明,仅仅是以现在人类的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而已。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即使处于野蛮状态或是还处于半开化地位,如果想使本国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且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观?我们应如何看待文中作者的这种观点?(5分)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期,以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为代表的史学家,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问题,他认为:“全球史观就是载着读者登上月球,观察地球的全貌或‘一个整体’的世界。这个整体并非‘世界上各种文明的总和’,而是专指那些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和运动,人类历史上那些互相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事件及运动,从而把人们的视野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带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而使人们更关注整个人类,而非局限于东方人或西方人。”

(2)  站在材料二的史学观角度,分析两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6分)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3)以19世纪下半期的经济、政治、思想方面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向“现代化”进程迈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