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效。

C.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

D.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答案

答案:A

题目分析:B.成分赘余。介词赘余,去掉“在……中”。C.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失眠是……感觉”改为“失眠是……现象”。D.句式杂糅,“据”与“显示”杂糅。可以去掉其中的一个。

综合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人口开始向郊外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

材料二 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比较表(美元)。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最先在                             (国家)出现,人们称为

                 现象。这是什么原因?                                

(2)近20年中,上述五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                         国。(填字母)

(3)②国可能是(   )

A、美国        B、埃塞俄比亚       C、英国        D、韩国

(4)①国与③④⑤三国相比城市水平较低,说明(   )

A、①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①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比三国少

C、①国第二、三产业比三国落后        D、①国国人口增长率比三国低

(5)读表格回答:纵观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          发展水平,但也可能产生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

(6)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经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兴小城镇,有如下四种模式可供选择,适宜的模式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