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题目。(11分)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①
忆昔午桥②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③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陈与义,两宋重臣,生于北宋哲宗元祜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历靖康之难。绍兴八年(1135)五月,作者因病辞官,寓居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作此词。
②午桥:桥名,在洛阳县南十里外。
③长沟: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
小题1:请从手法、意境、结构中任选两个角度,赏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5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此诗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6分)
小题1:手法:视听结合。“杏花疏影” 写所见,“吹笛到天明”写所闻,有声有色,质朴自然,不见矫揉造作之迹。意境:这两句诗选择杏花、笛声两个意象描绘了诗人往昔在洛中与朋友在杏花疏影里吹笛的图画,意境淡雅伤感(营造淡雅的情调和忧伤的氛围),寄托了作者对往事的无限怀念。结构:此句承上启下,上承“忆昔”,是对“昔”时“桥上饮”的具体描述;下启“二十余年如一梦”,回忆与现实构成鲜明的对比。(每点分析到位得2分,答出任意两点可得5分)
小题2:①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上片忆洛中旧游,往事是那么美好,有长沟流月仙境般的明净、幽寂的环境,有“吹笛到天明”的闲情雅兴。②对二十年人事零落、国家沦丧的伤感:“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如今沦落异族,座中那些“豪英”也已不在,抚今追昔,作者倍觉伤感。③对广阔历史之沧桑的感慨:作者想到历史的变迁、国家的兴衰,发出“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的沧桑感叹。(任答一点得2分,三点得6分,每点中情感与分析各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手法赏析的题目,答题时选取其中的一种进行分析,手法,注意答出手法后进行分析,答出效果,意境注意什么意象,创设什么意境,表达什么情感,结构在诗歌中间应该是承上启下,答题时答出上承什么,下启什么。
小题2: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探究情感的题目,探究情感的题目注意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此题注意标题中的“忆洛中旧游”,注释中的“历靖康之难”,诗中的词语注意“豪英”“到天明”“如一梦”“闲”“古今多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