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金悦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10月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2003年3月,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并讨论了配股方案。有关情况如下: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公司股份总额为24 000万股(每股1元,下同),资产总额为52 000万元,负债总额为15 000万元,净资产为37 000元。公司2000、2001、2002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0.8%、9.5%、10.9%。预期2003年的利润可超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为投资新项目,本次拟以每股2.8元的价格向股东配售。
2003年4月18日,公司发布配股公告,5月,配股发行工作完成。6月,中国证监会根据举报,在组织对该公司的检查中发现:
(1) 在公司申请配股期间,持有公司5%股份的股东甲企业认为公司股票将会上涨,便大量买进该股票,使其持有的股票达到8%。当该股票价格攀升之时,高价抛出该股票,获利30万元。
(2) 为该公司出具2002年度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罗某在4月25日购买了该股票,并于5月初抛出,获利2万元。
(3) 乙证券公司从业人员戴某也于申请配股期间买人该股票后又抛出,获利7万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甲企业买卖公司股票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2) 注册会计师罗某买卖股票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3) 乙证券公司从业人员戴某买卖股票的行为是否合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

参考答案:[答案]
(1) 甲企业买卖股票的行为不合法。因其持有金悦公司5%以上的股票,属于内幕人员。根据《证券法》的规定,知悉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不得买人或者卖出所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
(2) 注册会计师罗某买卖股票的行为合法。根据《证券法》的规定,为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和法律意见书等文件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自接受上市公司委托之日起至上述文件公开后5日内,不得买卖该种股票。因罗某买卖股票的时间是在其出具的审计报告公开后的5日以后,所以其行为合法。
(3) 乙证券公司从业人员戴某买卖股票的行为不合法。因戴某也是《证券法》规定的内幕人员,所以不得买卖该公司的股票。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德性主体的德性审美选择

我们探讨德性是什么,不是为了知,而是为了成为善良的人,若不然,这种辛劳就全无益处了。人性本无善恶之分,善与恶是人选择的结果。德性主体对德性伦理的选择和自我人格建构是一个非常实际而意义深远的问题。康德对德性主体的德性选择非常重视,他指出意志决定行为,而道德法则决定意志。他认为,只有主体的意志遵循道德法则而促成的某种行为才是有道德的行为,这种行为才是有道德价值的。为了道德法则而发生的行为才具有道德性。在康德看来,道德法则是最高律令,而且是超越经验、超越功利的纯而又纯的先天理性,如果一种意志行为带有经验杂质,它就不具道德价值,就没有审美意义。康德认为带有感情因素去同情、帮助别人就没有道德性,就不是他津津乐道的纯粹美了。例如,一个男子去帮助一个貌美的女子,可能是出于喜爱而不是出于道德,相反,去帮助一个老太婆,他倒可能出于道德良心而不夹杂任何功利或好恶感情去帮助她。前者无道德性,后者有道德性。

德性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的一项成就,是通过教化、引导、培养形成的。孟子说:“无教,则近于禽兽。”对于美德,我们仅止于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努力培养它,运用它,或是采取种种方法,以使我们成为良善之人。因此,自古以来,道德家们制定了种种德性规范,通过各种方法和形式对人们进行教化和规范,实现德性人格的建构,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事实证明,德性教化如果变成一种借助于外部权力的强制性灌输而不是引导对象的人性自觉和对事理的深切感悟,必将事倍功半,甚至导致逆反对抗;而德性规范本身如果违背人性或固守陈旧落后的德性观念,同样必然带来消极后果。这方面,历史和现实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尤其是当前我们的道德教育少有实效的原因是非常值得反思的。

建构美好的德性人格,必须努力建设一种优质的德性文化,一种审美的德性文化。中国古代传统哲学认为人性、人生有四个层次的境界,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是:动物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在这四种境界中,道德境界是高于动物境界和功利境界的。但是,道德境界并没有完全摆脱社会功利的支配,没有达到真正的审美的自由境界,不是最高的人性和人生境界。因为,天地境界才是物我同一、天人合一的忘我超脱、自由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审美境界的特质。德性文化只有与天地境界相融合才是真正的审美的德性文化。努力创建这种审美的德性文化必将有助于美好德性人格的建构。

德性是有教养的标志,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在德性严重流失的今天,呼唤和建构一种新的德性审美文化,无疑是现实和历史的必然要求。

(选自《学术研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德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性的主体对德性伦理的选择和自我人格的构建非常重要,弄清楚德性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成长为一个善良的人。

B.德性与人性都不是天生的,无善恶之分,它们都是人选择的结果,是人的一项成就,是通过教化、引导、培养形成的。

C.对美德有了明确的认识也未必能成为一个良善的人。要成为良善的人,还必须努力培养与运用美德,或采取种种方法。

D.有德性的人是有教养的人,有德性的社会是文明的社会。当社会德性严重流失,构建新的德性审美文化就显得尤其必要。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康德认为道德法则决定意志,意志决定行为,因主体的意志遵循道德法则而产生的行为才会有道德价值。

B.为了实现德性人格的建构,自古以来的道德家们制定德性规范,并通过各种方法和形式教化和规范人们。

C.中国古代传统哲学认为人一生要经历四个层次的境界,依次是动物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D.天地境界才是真正的审美境界。因为,天地境界天人合一、忘我超脱、自由,具有真正的审美境界的特质。小题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康德认为道德法则是超越经验和功利的先天理性,一个有经验的人的任何意志行为,都不具道德价值,没有审美意义。

B.通过引导人性自觉和对事理的深切感悟,可以有效实施道德教化,而借助外部权力强制灌输,教化效果会大打折扣。

C.当前我们的德育教育少有实效,我们要从当前的德性教化、规范本身去反思,也可以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寻求有效途径。

D.如果不与天地境界相融合,德性文化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审美德性文化,也就难以起到助力美好德性人格建构的作用。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