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村 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

小题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5分)

小题2:诗句的第二联和第三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答案

小题1:诗句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己不得志的惆怅之情(3分)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但山间美景勾起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景色虽美但是自己却有家难归,仕途多舛,自然产生“惆怅”之情(2分)

小题2: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诗句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远近结合,诗句的第二联写远景,第三联写近景,即宏大开阔,有细致入微,景色层次分明;成功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数峰无语,将峰峦人格化,突出其静。作者又用“胭脂”“白雪”比喻“棠梨”叶色和荞麦花色,显得绚丽多姿,美不胜收;(以上每点2分,如果学生答视听结合该点给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探究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探究诗歌的情感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此词注意注释中的“被贬”及诗中的词语“野兴”“惆怅”“吾乡”。

小题2: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写景的手法的分析的题目,写景的手法注意顺序、着眼点和手法,此题的顺序分明由远及近,着眼点绘声绘色,手法主要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答题时注意集合诗歌具体分析。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