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泊白沙渡

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

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

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真山民:宋朝的遗民,他痛遭国亡,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称。

小题1:“邀月共船眠”中的“邀”字用得相当精妙,请简要赏析。(5分)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抒发的?(6分)

答案

小题1:

“邀”是邀请的意思(1分),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月在天上,影落船中,就好像是诗人邀来同眠似的(1分),充分写出了诗人夜泊沙渚、望月怀人、倍感思家的孤寂之情(2分)。

小题2:情感:思家之情和亡国之痛(2分)。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1分)。诗歌的前六句通过描写“日暮”之景,渲染了一种空寂、苍茫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念家而不得归的落寞与惆怅之情(1分)。②直抒胸臆(1分)。诗歌的后两句直言诗人的离怀和想家的孤寂情怀,再听到“不如归去”的杜鹃声,更令人难堪,暗用杜鹃啼血的典故,寄寓亡国之痛(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小题2:

题目分析:“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这一联诗和首联如出一辙,而这两句还多了王维“渡头余落日”的意境,且不直接出现“愁”字,也显得更为含蓄。颔联抒发了诗人决不仕元的民族气节。故人云,从鸥鸟游者,必置身江湖,且无机心;而“邀月”与李白之痛饮则大相径庭。诗人与鸥为邻,与月为友,必然与世隔绝,远离异族的 * * ,这与陶渊明、孟浩然的隐逸生活有着霄壤之别。颈联写诗人难眠的不平之心。漆黑的夜晚,虽有灯火,却远在舟外,并非“江枫渔火”;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必然涛如雷鸣,诗人不只是一般的“对愁眠”,难眠的诗人自然是思潮翻滚,忧心如焚。“杜鹃声里斜阳暮”,“杜鹃何苦劝人归”,“杜鹃休向耳边啼”,“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这些前人写杜鹃的名句,共同熔铸成“况复听杜鹃”的意境,只是真山民写得更委婉、更隐晦,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